夏红俊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小学
摘要:根据如今的课堂教学情况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时,实际上缺乏学习的能动性,也就是说在课堂中过于依赖教师的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效果不够好。因此从这种情况下来说,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借助于一些课堂教学方式来真正地带动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环节当中。而且针对于如今的课堂教学来说,更加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高效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将知识点掌握牢固,这实际上也体现出来如今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结合生活;课前预习;小组合作
那么如果说要构建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话,就需要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学习,体现出学生较高的课堂学习状态。而且结合一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概念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印象更加深刻,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被带动起来,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而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容易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让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也就是吸引学生。
一、结合生活,强化知识实践
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中进行掌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一个要求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完成知识点内容以后,就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找回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及时地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及时地练习,这样学生的掌握知识效果才可以得到体现,课下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这一小节时,在进行这一小节内容的讲解时,由于时间内容也是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那么利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比如说运用太阳的方位猜时间等内容,这些实际上在无形当中都会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觉到这样重要的内容一定需要学会,因此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认真投入课堂中进行学习,加深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二、课前预习,明确学习内容
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认真听课和学习的时间不长,因此课堂中在进行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能够及时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这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明确好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有目的地听课。就需要让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高效学习课堂教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小节时,由于计算内容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所需要进行掌握和学习的重点知识内容,因此就需要课堂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尝试自己进行计算。然后学生在预习之后,已经对课堂中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学生也就会知道在计算当中的重点内容和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按照自己在预习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听课。
三、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小组合作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课堂中进行被动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因此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听课和学习的话,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况且小学生本身在课堂中就应该是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在进行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效果才会更好。那么让学生根据一些问题,几个学生去共同探讨,这个探讨当然就是学生在不了解课堂知识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才会得到体现。
例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一小节时,找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考察比较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思考上的指导,而不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用合作的形式去探讨规律。这样针对于一道有关规律相关的知识题目,一些学生可能思考出来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环节,将知识内容掌握牢固,真正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情况。并且学生能够在探讨中,发现规律相关的知识题目的一些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体现出学生较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根据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特点也可以发现,只有课堂中的氛围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更好,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学方式的调整,当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进行学习知识,充分理解知识,打好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中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5(35)
[2]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