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庆
湖北省郧西县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631)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在我国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通常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断地忽视,造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虽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了学习成绩,但也同样丧失了诸多学科素养的养成。如今,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样也是教学难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总结教学经验,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开讨论,望对广大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现今深处新课程改革的有利背景下,但仍有很多数学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具备严谨性、逻辑性等特点为一身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课堂知识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该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理解能力较差,数学教师利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极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知识,可以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其次,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为班级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操作技巧,同时对于这类新型产物毫不重视,进而导致信息化教学利用率下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策略
(一)丰富课堂知识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开始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优秀的课堂知识导入过程中,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导入内容,利用巧妙精细的教学方案设计,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实际数学教材有关的音视频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趣味小故事,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非洲野狗向鸵鸟吹牛,说:“我的速度比你快,我每小时能够跑50千米,你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我的。
”当鸵鸟听到这个之后便十分地气愤,于是便对非洲野狗说:“口说无凭,那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吧。”于是非洲野狗便和鸵鸟展开了比赛,结果在比赛过程中,非洲野狗无论怎么发力都无法追赶上鸵鸟,于是非洲野狗便说:“不!这不可能啊!”最后鸵鸟十分谦卑地和非洲野狗说:“我的速度是你的1.5倍,你是不可能追上我的。”通过这种趣味故事的讲述,为学生引出“1.5倍”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1.5倍的含义。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数学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同样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合作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热情地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并且通过与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得以纠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组织学生根据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贴合当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将基础知识较为优秀的学生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现状,进而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发展。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便可以将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先为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班级具体人数划分,不能太多,小组成员数量过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不能太少,人数较少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最好将人数控制在六到八人左右最佳。在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该课程知识内容重点进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备课阶段,应当先为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判,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三)加强课后教学辅导,巩固知识学习效果
在一节数学课堂结束以后,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放任不管,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逐渐遗忘,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后作业辅导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为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作业内容的差异性,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不同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开展分层式的作业任务,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应不同内容、难度的作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发展。
例如,在进行完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开展分层式作业任务,对于数学学习基础较好,课堂内容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为其布置一些扩展性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预习,而对于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偏向于基础知识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知识学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形式迫在眉睫,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今后更为深入的数学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建豪.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8,(52):203-204.
[2]高欣荣.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新思考[J].魅力中国,2018,(52):81.
[3]甘述仕.浅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8,(46):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