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史和平
[导读] 在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等现象。
        史和平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赵桥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   241100
        摘要:在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等现象。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改革,打破固化,摘掉标签,优化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再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应积极进行改革并努力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看齐。为此笔者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阐述优化策略的必要性,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作为优化策略主体内容进行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模式单一化的特征,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适应新课标要求,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此便是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事项。传统教育内容与模式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感受,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以此是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对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为老师所需改进的主要内容。笔者从“探寻趣味主题,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以“丰富阅读途径,调动阅读热情”为打开学生视野的渠道,同时以“构建阅读情景,深化阅读心得”为引导学生细化阅读文章的通用手段,再以“掌握阅读技巧,实现有效阅读”的方式,由繁归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阅读方向,以上述四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优化策略进行具体探究与阐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授模式固化,内容刻板
        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传统方式影响较深,且新课标改革实施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单一及固化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选用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通读的方式逐句逐段进行分析,再在开篇或是结尾讲解文章主旨,以此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形成单一的阅读方式,从而无法有效拓展思维。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选择课内文章进行讲解,并且完全依照课本所设置的顺序逐一进行,而缺少课外文章的引入,以此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如此照本宣科致使学生的阅读积累被局限在课本中,最终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量,抑制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探索及渴求。
        (二)学生阅读缺乏技巧,积极性低
        如今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所呈现出的问题较为普遍,对其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使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缺乏多样性技巧,以此导致学生忽略不同文章的特性,从而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其次,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及单一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无法被激发阅读兴趣,并无法感受文章的美妙与趣味,长此以往便会恶性循环,从而降低阅读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探寻趣味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的敲门砖,培养兴趣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的首要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的开端,若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启发与引导,将会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兴趣的启发与引导呢?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以此引导学生建立好奇心,从而促使其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例如:童话故事是学生阅读启蒙的高效主题之一,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述形式引人入胜,并且情节精妙有趣,其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海的女儿》可以让学生深入童话情景,了解小美人鱼的烦恼;《巨人的花园》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变化多端的景象。每一则故事都具备典型的人物代表与鲜明的主题,当学生回顾一个人物便会想起一个故事,进而明白一个道理。

教师以轻松而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其对于文字的真正兴趣,并促使其追求更为多样化的阅读主题。因此选择合适且多样的趣味主题是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策略。
(二)丰富阅读途径,调动阅读热情
        单一的课本阅读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被动阅读。而扩充阅读渠道并打破单一固化的阅读途径,是教师努力推行阅读新策略的破局之选。学生的阅读内容不应局限于小小课本之中,而教师应参考所有适龄的阅读内容与体裁,帮助学生全方位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促使其进行主动阅读与学习。例如:教师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以课本上的游记文、抒情文为基本阅读内容,以课本外的科幻文章、历史小故事为辅助阅读内容,以此学生既可以领略《鸟的天堂》中的美景,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典故与由来。以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无论在课外还是课内都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的知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对阅读形成良好的认知。学生不再将课本上的阅读作为任务敷衍了事,而是带着学习与了解的热情去探索,与此同时不再将课本外的阅读当做简单的消遣,而是一边娱乐放松一边思考深意,从而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笔者建议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多种途径阅读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以此调动其阅读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构建阅读情景,深化阅读心得
        文字最大的魅力不在于文字本身,单纯阅读文章内容是乏味的,文字最大的魅力在于营造多样化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自由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字空间。作为教师,我们明白每一篇文章的创造都是建立在某种环境和背景下的,所以教师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涵,才是教师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的目的。例如:《雪孩子》这篇文章,在阅读之初教师为学生构建季节情景,以描绘季节特点的方式引导学生置身情景之中,比如带领学生观看下雪的图片、了解冰形成的原因、解释雪融化的因素等。以此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文章中的场景,从而深化学生对于文章主题内容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应不同文章塑造不同情景,如根据文章作者的生平、作者所经历的事件等,构建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情景,并指导学生结合情景理解文章整体内容,从而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深化心得体验。
(四)掌握阅读技巧,实现有效阅读
        传统的阅读方式为先略读,以此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框架;再精读,以此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心内涵。而这种过于死板的阅读方式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减少阅读量,从而无法使其真正体会阅读乐趣并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不宜采用过于刻板的教学方式,应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选取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阅读。例如:针对游记文,教师选择带领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场景的方式,体会其中壮丽且秀气的景致;针对童话故事,教师选择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此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针对历史名人故事,教师选择引导学生对比自身行为,以此学习伟人具备的优良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技巧非常重要,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从而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阅读。
        综上所述,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体会阅读乐趣的同时激发阅读热情,在强化阅读体验的过程中积累阅读技巧,以此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实现有效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林高亮.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5).
        【2】秦志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3】胡晓文.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6).
        【4】张丽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