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 赵月月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赵月月
[导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在开工前有效管理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并确保施工技术尽可能长时间地满足施工要求。文章从建筑技术中的结构工程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建筑技术的一般技术和现场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宜居置业有限公司   赵月月   252199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在开工前有效管理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并确保施工技术尽可能长时间地满足施工要求。文章从建筑技术中的结构工程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建筑技术的一般技术和现场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应该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支出。建筑企业应该保障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提高经济收益。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三,这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异化较大。之所以会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对目标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查测量,是因为要明确目标场地的地基是否属于软土地质。如果目标场地的地基是软土地质,就需要工程师、技术人员、设计师在一起协商确定采用哪种技术方案来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上层建筑物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稳定、牢固地屹立在地面上。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地基种类,软土地基具有土质松软、含水量大等特点。现阶段,建筑行业针对软土地质而制定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较为常见的是换填法、注浆法等。注浆法的原理是将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化学泥浆用灌浆机注入到软土地质的孔隙中,让化学泥浆与原生土质形成混合结构,进而提高软土地质的承载力,提高上层建筑物的稳定性。
        1.2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防水施工主要包括房屋表面的防水、地下室的防水、卫生间的防水、房屋外墙的防水等。应该按照不同的施工位置制定对应的防水等级。地下室的防水等级最高,建筑时应该采用能够防水的混凝土。在地下室内不能铺设与防水施工无关的管道,不能破坏原有的围栏防护结构,同样的地面上的污水处理管道和煤气输送管道也不能穿过防空地下室。铺设的防水层应该平稳、整齐、整洁,还要涂上一层试剂。在防水设备铺设好后再涂上一层保护膜,提高它的防水性能。如果有管道穿过了地下室的两侧,那么也应该设置相应的阀门装置。对于污水管道,既要设置阀门装置又要设立止回阀,避免对防空地下室造成污染。
        1.3电气接地技术
        在科研技术不断更迭的形势下,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种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们成功掀起购买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的热潮。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施工企业想要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需要将建筑物内部电力线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还需要提升电气接地技术。近年来,我国雷雨天气逐渐增多,高大的、独立的、突出的建筑物受到雷击的概率比较大,如果建筑物被雷电击中,就会影响电源线、电话线、通风管道等设施,增加使用者触电的可能性,无法保证消费者的用电安全。施工企业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不断通过继续培训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电气接地技术,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进行规范安装,保证各线路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各接口连接要牢固可靠,整体提高电线的质量。即使遇到连续雷雨天气,也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满足人们安全用电需求。



        2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探工作
        在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现场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具有重要影响,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效益,规避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在进行现场管理时,做好施工现场勘探作业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在工程施工作业前,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需明确了解施工现场地下环境复杂程度、地基施工难度以及施工作业成功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的制订,从而在确保设计方案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为后期各项作业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现场勘探作业过程中,为确保勘探的有效性,相关部门需借助当前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对施工作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勘探和数据分析,以此在明确了解施工困难度的基础上,为后期防治措施的有效制订奠定良好基础。
        2.2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机制
        在进行现场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否,在很大程度对房屋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当前房屋建筑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地关注于企业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始终未能落实到实处,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工程整体施工效益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进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作业过程中,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期在规范各施工建造步骤的同时,及时排除施工现场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为预期施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建筑的主体,对工程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第一,施工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技术,能够结合实际工程发展,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施工前应该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工作,让施工人员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理念及基本要求,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他们的信心,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程建筑中去。第二,应该增加自身的职业素养,应该努力承担建筑的安全性,应该注重施工的细节,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施工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保证工程的有序推进,在规定时间内妥善完成。第三,在建设期间应该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认识程度。
        2.4提高对施工建材的质量检测重视度
        施工建材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原材料,建材本身质量的高低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而纵观在当前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提高工程施工效益,采购不合格商品行为屡见不鲜,在降低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故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提高对施工建材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视度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全面检查流入施工现场建材的产品合格证明以及采购目录,并对其进行质量抽检工作。
        结语
        总之,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建筑单位应引入有效的施工技术以加强现场管理,并引入和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确保项目质量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项目质量和施工效率对施工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建筑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非常重要,也是平衡项目质量和效率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玉新,季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散装水泥,2020(05):48-49.
[2]王芳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33-134.
[3]夏志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要点[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6):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