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庄广杰 龚心振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月   作者:庄广杰 龚心振
[导读] 无论是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还是其他辅助结构的建设,都需要使用大量高质量的材料,否则很难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最终引发一系列的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甚至危害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展开分析。

浙江杭州浙江科鉴检测校准有限公司    庄广杰 龚心振    310030

摘要:无论是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还是其他辅助结构的建设,都需要使用大量高质量的材料,否则很难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最终引发一系列的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甚至危害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
        引言
        建筑工程类型具有多样性,包括住宅、办公楼、同时园林景观等不同种类的建筑同样属于建筑工程,工程竣工后通常需要使用工程检测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工程质量,物理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并且全面分析相关数据,判断建筑结构是否出现变化。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完工后的建筑工程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迅速,类型也越来越多,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有助于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1概述
        建筑工程包括很多类型,有住宅、办公楼,也有园林、水系、景观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在完工以后需要通过不同的工程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以判断建筑质量、物理性能是否达到标准,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建筑的结构和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做出判断。建筑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所以对建筑进行工程检测是建筑项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是随着建筑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建筑质量,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保障。
        2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
        第一,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起步及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为了能够有效评定建筑质量,我国通过立法制定了很多质量评定规定。施工结构验收、设计规范及标准,但是从原则出发,并没有将方法和原则规范化;第二,目前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方法包括破损检测、微破损检测和非破损检测等。破损检测或者微破碎检测均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但是使用非破损检测技术并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任何破坏,使用简单便捷。其中,使用红外线像技术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使用磁效应对钢筋的位置及直径进行有效检测。非破损检测能够维护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使用便捷,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但是因为该项技术为新型技术,工作量较大,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增加。其他两种方法会破坏建筑结构,因为这样才能完成检测的任务。在使用微破损检测的方法时,如果需要检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强度,则需要使用钻芯法和拉拔法这两种方法;同微破损检测相比,破损检测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坏程度更大,如果想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完好还能够完成检测的任务,则需要对结构进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明确检测值。。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局部建筑的检测中,这样能够避免资源浪费现象。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的缺点,不但会破坏建筑结构,还会导致检测不完整、不全面,取样较少,检测不具备准确性。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实际工程检测方面,关于检测方法的标准非常少,多数检测方法仅存在于说明书上,实验性能不佳,具体操作时准确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建筑设计方法的变化,实验研究的增加,在这一标准上发布了诸多标准,例如《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静力触探技术标准》等,现如今检测标准在不断发展,工程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2.2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很多地方仍不完善,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一些检测领域及实施规范并没有法律保障,系统研究少之又少,主要表现于检测结果和判定中不具备理论支持,同时检测参数结果也无法确定,致使工程检测处理不具规范性。第二,在设备、人员和技术管理方面,不具备统一的标准,多数设备往往无法达到合格标准。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把握好产品的负面破坏,例如取芯钻机并没有明确合理地规定,检测中将其用于检测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现如今科技发展寻思,当下建筑工程开始广泛使用非破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因为电、磁、射线等学科及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下面本文通过某工程实例,比较集中检测方法特点。
        3.建筑工程主要检测方法
        3.1取样检测
        取样检测是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需控制样品选择的标准和数量等因素,尽量保证选择的试验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样得到的试验检测结果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材料质量信息。取样检测方法需在该种检测材料中的不同部分分别取样,保证取样数量达到检测要求,得到较精准的质量检测结果。
        3.2材料养护检测
        材料养护检测同样是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对试验检测环境的控制,降低试验检测环境对结果精确度的影响,最终得到该种建筑工程材料的养护检测结果。材料养护检测同样非常重要,实际建筑工程竣工后都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养护,否则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3.3力学性能检测
        力学性能检测是建筑工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检测方法之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试件必须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否则不能保证其性能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等参数,建筑工程材料强度和刚度符合要求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从而使抗压强度参数同样满足力学要求。
        3.4渗透探伤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有渗透性的液体抹在结构表面,比如染色材料或者荧光材料等,在规定时间之后,液体会渗透在缺陷里面,在渗透部件表面时,再涂抹显像剂,这时可以看到显像剂可以对液体逐渐吸引,直至将有缺陷部位的液体吸出,由此来判断结构部位的缺陷。这种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使用到的用具便于携带,即使没有电源也不会影响检测工作,对各种材料都适合检测。
        3.5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现如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其中超声无损技术便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岩石抗压强度的监测,进而对岩石的性质展开评估。其主要原理为:超声波在传输时需要遵循波的传播规律,在检测路面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将超声波发射到材料介质中,在反射波及相关技术的辅助下,对路面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在检测路面的过程中,将传感器设立在检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基于对超声波传播时间、速度及位移变化情况等合理计算其波速,波速及介质的参数同材料的弹性、抗压强度及折压能力关系密切,同样使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介质存在的缺陷。该工程使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可知路面存在一定的损耗,抗压性能不佳。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传统检测技术应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检测的要求,无损检测技术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检测中能够保留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评估施工质量。同时在检测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合理地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韩炜洁.强震灾害后建筑修复工程施工场地稳定性检测方法研究[J].灾害学,2020(2):44~47.
[2]夏传江.进行建筑工程检测的必要性及工程检测要点分析[J].砖瓦世界,2020(14):139.
[3]吴园平,李汇丽,王世淼,等.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微[J].砖瓦世界,2020(16):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