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 邹宝红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邹宝红
[导读]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让语文课程变得不再刻板生硬,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语文课堂时产生的负面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一个更加放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中学开展语文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和启发思维的意义十分重大。

邹宝红   江西省景德镇镇市鲇鱼山中学  333000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让语文课程变得不再刻板生硬,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语文课堂时产生的负面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一个更加放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中学开展语文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和启发思维的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02-01

        引言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与前提,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更是有过渡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进一步实现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战略要求。
        一、突出生活元素,拉近教学距离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应地,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本身着手,在教学中着意突出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元素,从而直接以生活化教学开展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其实由于语文教学本身所尤其突出的人文性与感性精神,语文教学所使用的素材往往在闪烁着情感光芒之外也与世俗、生活中的点滴呈现出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状态,这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生活阅历、书籍阅读量以及精神层面的深度与广度都相对有限,教学内容中所涵括的一些情感与思想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距离相对遥远,现实成分远远不及想象意味浓厚。但同时,也有一些篇章令学生觉得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正契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教师在进行篇目选择的时候需要关注到不同教材篇目与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现时现世意义,从而进行更优化的加工与生活化教学。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虽然具有突出的科学性,但是其中提到的种种自然现象却是为学生在生活中所可以熟知、可以体验的,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突出其中的燕子归来、鸟语花香等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从文本联想到自己见过的、经历过的物候现象,拉近“自然的语言”与学生的联系。同时,在进行这一篇目的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校园中、生活中的动植物多留心、多观察,加深学生对物候现象的理解与关注。



        二、语文教学过程生活化
        随着初中语文课堂的理念不断改变,教学过程需在生活化的融合力度上不断提升,促使每一项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教学过程应按照灵活的方式来开展,让同学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对自身的能力、天赋更好地发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综合塑造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综合魅力上更好地提升,减少问题的出现。
        例如,教师在《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明白“两弹元勋”的由来,同时在邓稼先的先进事迹上充分掌握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较高的成就,不仅仅在于自己的天赋,而是一直去攻克难题,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有的同学感叹自己记忆能力不好,有的同学感叹自己的理解能力较低,但是很少有同学去想办法来解决。一味地唉声叹气对于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应努力让同学们在《邓稼先》的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生活当中的难题进行对比。相比邓稼先的经历而言,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难题并不算什么,需要他们去努力地思考和解决,要将知识学习从客观实际来出发,不能只是思考,而是要去做,只有在实践的层面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让同学们领略到邓稼先的精神,并且去学习、去奋斗。通过在教学过程落实生活化,能够让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思路、语文学习的方法上不断加强,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对各方面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更好地尝试,改善传统灌输式教育带来的不足。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表现方式比较多样化,要坚持在生活化的融入过程中,给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三、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技的发展使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现代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手段就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以图片、视频、音频等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普及其历史背景,以便更好理解其中内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图频、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成课件,相比于苍白的文字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流血牺牲的先辈们致敬,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科技的发展优化了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走进校园。并且,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出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文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8):263.
[2]李玲.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课外语文,2019(27):43+45.
[3]崇凤丽.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8(29):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