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菱
[导读] 合作是什么?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说简单点就是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就是合作。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李菱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硕勋幼儿园
【摘要】合作是什么?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说简单点就是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就是合作。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合作;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04-02

        研究背景: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现在的孩子做事大多都依赖大人,如果完成不了,就放弃了,这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吧,因为家长大多实行大包大揽。所以在幼儿园里,幼儿表现出的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些孩子在小朋友当中人缘好,朋友多,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能让着别人;有些孩子很"小气",不肯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爱和他们打架。如分配玩具时,幼儿各自抢一大堆,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时两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些孩子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基于对以上的思考和现代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有合作意识,已然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
        立足于对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教师们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为幼儿增加合作机会,让他们积累了经验,使他们学会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协商,顺利完成目标。
        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研究对象:中班50人
        中班是幼儿阶段的分水岭,刚入中班时孩子还处于小班阶段的“自我为中心”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我们不断去引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实录一:
        冬天的一个中午午睡时,小佳告诉我说不想睡觉,我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这时有个孩子告诉我,小佳的枕头和被子没带来,所以不想睡。我问哪个孩子愿意主动和小佳一起睡,可是没孩子愿意。他们都说爸爸妈妈交待了,不让别人用自己的枕头和被子。我对家长们的这种教育非常难过,那我何不抓住时机及时对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呢?我利用故事来进行了引导,孩子们虽然赞成了老师的观点,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但是最后还是只有几个孩子愿意和小佳一起共用自己的枕头和被子。在孩子们入睡前,我故意说:“起床了,谁做了好梦要告诉我们哦。”起床后,共用枕头和被子两个孩子愉快的告诉大家,睡着真暖和,比平时睡得还好,而且梦到好多漂亮的芭比……听着她们欢快话语,其他孩子也羡慕不已,其中有个孩子说:“小佳,明天我和你一起睡好吗?”
        实录二:
        班里有些孩子的卫生习惯很不好,其中有个孩子特别爱流口水和吃手指,平常不管什么物品,不管脏不脏,都会把手指或物品往嘴里塞,吃得还津津有味,而且口水长流。我们向家长了解到孩子流口水是因为他没有吞咽的意识,可能也与吃手指有关。我们也经常提醒他、叮嘱他,但效果都不佳,只要老师稍不留神,他的手指准是在嘴里,衣服的前襟也是湿的。为此,,我们发动了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孩子们积极地响应了。此后,在教室内外经常传出孩子们的告诫声:“别吃手指了,肚子会痛的。”“快吞口水!“玩具不能放到嘴里,,上面有细菌,吃了会生病,要打针的。”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就把手指和物品往嘴里塞,衣服的前襟也不再是湿湿的,而其他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改掉了这些坏毛病。孩子们共同帮助了这个小朋友,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二、让幼儿在教学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研究对象:小班30人,大班50人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性操作活动,让孩子自己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又让孩子们的参与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实录一:
        在小班健康活动《洗澡乐》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我设计了分组环节。在分组前,教师示范为娃娃洗澡时,请一部分孩子帮忙,让他们与教师一起合作为娃娃洗澡,这样孩子在潜意识里有了合作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分组合作活动打下了基础。


分组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都只管自己洗自己的,没有合作的意识,教师不停地启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了分工,一个为娃娃洗头,一个为娃娃抹香皂,一个为娃娃浇水,还有一个为娃娃准备了干净的浴巾。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浓厚,并主动地与我一起分工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初次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实录二:
        大班组织科学课-----《扑克牌站起来了》,这节课的其中一个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在操作时耐心、合作、细致精神。在分组活动中,除了第四组的孩子是合作进行搭建外,其余组的孩子们都急于求成,各自操作。教师用照像机把幼儿的分组活动过程拍下来,再用媒体工具让幼儿观看。幼儿发现自己一个人搭的建筑物都不高,不稳;而四组搭的桥,楼房等都非常棒。这种形式比老师的任何语言,更形象直观,让幼儿迅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操作起来才会更快更好!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完全发挥了合作精神。每个组,每个成员集中运用了他们全部的智慧,先商量后操作,孩子们孩子们非常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建议,最后商量决定一起搭高楼大厦、建公路,还拼出不同的汽车、火车、小人等等,充分运用扑克牌建构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物体。看到自己的成果,孩子们从活动中又一次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两个活动都进行了成果分享,因为,合作最大的乐趣就是让孩子学会分享一起合作的劳动成果,“独乐乐不如与人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活动过后,我们需要孩子说一说合作的喜悦,一起分享。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研究对象:小班30人,中班50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为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也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幼儿交往合作的最佳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游戏,增加幼儿之间合作的机会。
        实录一: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来说,要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合作,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而要让孩子们能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就必须学会简单的合作。“万事开头难”,小班幼儿刚进园,想要开展好区域游戏,首先要考虑好小班适合开展哪些游戏。“家”是幼儿最熟悉与安全的地方,小班的角色游戏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幼儿对爸爸、妈妈在家中所做的事情有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在幼儿园玩“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爸爸做什么,妈妈做什么,在一个家里,孩子能知道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就是初步的合作。例如:我们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时,首先问孩子,想做爸爸还是妈妈,在孩子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玩着玩着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老师要适时、有效地提醒幼儿:“哎呀,这家的娃娃在哭啦,爸爸妈妈不能都去烧饭啊,要有一个人带孩子啊。”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知道不合作游戏带来的严重后果。
        实录二:
        中班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做一个传统游戏《老鹰捉小鸡》。刚开始时,由老师当老鹰,孩子们当小鸡,都玩的非常愉快。可是在老师要求角色对换时,没孩子愿意当老鹰了。因为他们认为老鹰是“坏的”,都不想当“坏人”,我只能可惜地告诉他们,游戏进行不下去了,因为这个游戏是由母鸡和小鸡还有老鹰组成的,缺一不可,现在没了老鹰这个角色,怎么办?这时黄浩说“老师,我来当老鹰!”利用这一现象引导孩子们要在游戏中学会分配角色,要轮流担任角色,互相商量,互相合作才能在游戏中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四、让家园同步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父母既是引导着、教育者,更是孩子的合作伙伴。我园通过开设了形式多样化的家园栏目,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定期进行一系列的合作式活动,如“亲子活动”,“春游活动”,“六、一”亲子表演等等,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增进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样,家长对孩子合作能力培养的意识也得到提升。
        通过一段时间地培养下,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与别人分享方面,幼儿不再独占、独自享用食物或玩具,而是把“分享”挂在嘴边,并常带自己心爱的东西来园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当然,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要反复培养、引导,更要的是要创设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支持性环境,为幼儿准备合作的机会,教师还要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并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合作水平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2010.09).
[2]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4)
[3]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4]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5]沈佳萍.应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J].给幼儿教师的建议.(2010. 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