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谷定山
[导读] 预习是一种提前了解教师授课内容的重要方式。通过预习,
        谷定山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十八连山镇雨汪中学
        摘要:预习是一种提前了解教师授课内容的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以自学的形式对知识点展开自主思考。随着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学生很容易发现在校内,教师教授的只是大量的基础性的内容,到了高中,更是如此,很多新知识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去探究,特别是英语这门学科,教师会教授大量的语法和句式。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初中英语;课前预习;学习习惯;主动提问
        大部分学生不预习英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这一学科不感兴趣,并且,很多学生没有从预习中看到分数的提高,所以他们便认为预习浪费时间。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欲提高班上的教学质量,应该让学生明确,预习是为了更好的听课,同时教师要从过程抓起,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前预习、课上听讲以及课后复习三个步骤。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课前预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关系着一个人的整个学习生涯,如果在小学、初中这些知识较为基础的时期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当学生步入高中、乃至大学后,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初中时期要学习科目虽然比较多,但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而言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在这些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多,每学习一个单元学生就要掌握大量的单词以及句式,如果仅靠教师教授时去记忆,那很容易跟不上进度,所以每一单元进行课前预习十分有必要,久而久之,有助于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Good morning!”这一单元时,这是初一上册要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是一个学期的开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正式授课的前一天,我便向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作业,并告诉学生要预习哪些部分:“先看单词,在教材后面的单词表中,大部分单词都是在小学时学过的,所以难度不大,大家应当在预习时先熟读教材后的单词,接着再翻开unit1,仔细地阅读课文,熟悉文章。这是预习时的套路。”此后,再学习新单元之前,我都会先让学生按照这个套路去预习,因为先去看单词再看课文也是我授课时的惯用套路,所以学生能够在一学期内就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时期里,学生不需要清楚自己学习某课的目标,只需要上课听教师讲课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学生将这种模式带到初中,那学生学习一通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到了初中,这个时期的学生应当在学习每课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英语这一学科的学习中。

学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而初中的英语课对语法、时态以及各种句型都有所讲解,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大致了解即将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白哪些是重点,这样以来,学生的听课目标就能够得到明确。
        例如,学生在预习时,如果注意到了教材中每一单元的“Grammar Focus”,那么学生就会对本单元的语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授七年级上册“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时,我提前让学生预习了本单元的单词与33页的“Grammar Focus”,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一节的重点语法知识是要掌握变换否定句以及三单,比如学生要掌握将肯定句“He likes ice-cream.”变换成否定句“He doesn’t like vegetables.”。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预习明确本节的重点知识是这些内容,在听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内心还不够成熟,一般在课上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有时还没主动发问,教师就已经开始讲下一个知识点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很羞涩地发表自己的提问,或者等到课下单独去找教师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由于腼腆,不善于发问,问题意识较差。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可以找出自己在新一单元中有哪些知识难以理解,找到自己的疑难点和盲点,这样在听课时会更加的清晰自己该认真去听哪一部分,也会主动地去向周围学生或英语教师请教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预习完后,正式授课时,如果学生不主动进行提问的话,教师可以主动问班上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这时如果班上的学生都默不作声,那教师可以从教案中提炼出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验收学生的预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生词较多,我知道班上一定会有学生预习时不会根据音标念单词,于是我在课上主动问学生:“这一单元的单词在预习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的话我会点名让学生领读。”这样可以刺激班上的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的勇气。
        总而言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盲区,进而在课上认真学习,补短板。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利彩.浅谈初中英语导学案在预习中发挥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15)
        [2]常淑瑶.预习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