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炳霜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
摘要:数学运算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技能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几年繁重的教学任务、巨大的压力高考,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对考试和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其实,数学运算能力不只是字面所指的计算能力,也指学生对数学思维、逻辑分析等素养的整体把握,因此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组成;培养策略
引言
高考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拥有运算能力,这也是高考设定的考试重点。薄弱学校在师资或教学实力方面与好学校之间还存在差异,但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却与学校的教学实力无明显关系,只要教师掌握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掌握数学运算中的难点内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高中生要面临高考,这也受到教学环境与教学效果的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局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日后要走向社会进行工作或者是继续升学,所以知识点的积累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在教学的基础上融汇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得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无暇顾及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因为对教师有惧怕的心理而不敢提问,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根据目前我国发展的大趋势分析得知,未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体现在学历上,还体现在学生的知识点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以及素质上。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和学生实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发展成为综合实践应用型的人才。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运算思维全面性
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受自身固化思维影响,导致其不能合理应用掌握的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导致其在应对部分变形题目时,无法通过建立正确的运算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应注重提升学习运算思维的全面性,使其在掌握一种运算方式后,能做到举一反三,掌握同类型题目的运算方法,突破固化思维的限制,提升自身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运算内容后,可要求学生针对其进行二次推导,使其在推导过程中掌握该运算内容的实质,加深其对相关运算方式与技巧原理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变形题目的训练与讲解比重。一方面教师可令学生通过运算处理变形题目,拓展自身思维,使其从新的角度思考课程内容以及相关运算方式的联系,提升其运算全面性。另一方面,通过变形题目讲解,教师可借此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其思维发散的过程中逐渐拥有更多的思考路径,为其通过灵活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定助力。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即针对课堂知识以及运算要点,总结归纳运算类型、问题类型、运算规律以及相应的运算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运算体系,使其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在数学运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寻求其他学生与教师的帮助,突破相关障碍。除此之外,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错题开展学习探究交流活动,即要求学生定期总结错题,并在学习探究交流活动中分析运算产生错误的原因与正确解法。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学习交流活动,令学生在观察其他学生错题的过程中,拓展自身思维视野,思考各种常见的运算错误,提升自身运算思维全面性。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错题交流活动,掌握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存在的问题类型,了解学生的实际运算水平,进而通过后续教学调整,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通过课堂学习及时弥补自身运算缺陷,走出思维误区,强化自身数学运算能力。
(二)应用单一知识,培养运算能力
发起运算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帮助学生在参与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从当前的教学要求来看,运算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少有教师会对其重要价值投入足够的关注: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比较复杂,教学时间十分紧迫,学生很难抽调足够的时间完成数学运算练习活动。另一方面,运算能力教学并不在教学计划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当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在长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运算知识,其运算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故而刻意忽视运算教学的重要价值。当教学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运算能力很难长远发展。教师应针对有关知识落实具体化的运算练习活动,依靠单一知识的直接展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运算问题的客观能力。以苏教版必修一教材《幂函数》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有关问题落实不同的计算培养方案:首先,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敏感,教师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导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设计对应的概念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有关知识的理解。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给出相关例题,要求学生围绕幂函数的定义、计算要求开展数学计算活动。要培养学生出色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做好数学知识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定义,使其形成对题型敏感、对问题敏感的良好意识,计算能力的训练活动才能获得保障。
(三)利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把数学中所包含的数量图形关系,通过图像和数字更加具象化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比如,在进行“函数”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画函数图像的方式来表现函数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函数的含义。首先,教师可以在坐标系中任意标几个点,让学生先熟悉坐标的定义,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点的观察,尝试用函数来表达这些坐标,进而引申出函数的表达方法和运算规律。比如,教师可以在坐标系中标出点“A(3,6),B(-1,7)”,然后让学生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更多地利用这种思想的优越性进行运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有了数学运算的基础,只是有的学生之前学习较好,所以在高中时期的运算能力较强,因此数学成绩好,而另一些学生则因为数学运算基础较差,所以他们在高中时的运算能力较差,成绩也不高。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运算的能力,首先应当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在教学中融入新型教学辅助设备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巩固;最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益.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分析[J].智力,2020(20):61-62.
[2]何玉杰.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问答与导学,2019(36):25-26.
[3]陈静,卞瑞芬.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120.
[4]周涛.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8):19.
[5]徐志文.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