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口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 谢锦莹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核心教学思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
        谢锦莹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核心教学思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为了更进一步地贴合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水平,小学数学利用具象化的现实元素对小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潜在影响,然后利用具体的计算来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相关考核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不够。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口算能力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数学问题时会导致运算速度偏慢以及运算准确率不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深入探究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口算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数学   口算能力  现状  对策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各类考核的重点都集中于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即使是几何问题也更多地是在聚焦各类几何图形的周长以及面积上。这无疑是由小学数学的培养目的决定的。以计算为主要形式的小学数学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强弱与其本身的口算能力联系密切。因此想要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口算现状分析?
        (一)学习欲望不够强烈
        这一现象并非口算乃至数学学习独有的现象,而是现阶段小学教学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处在互联网社会的当代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娱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游戏、综艺搞笑节目。这些事物对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会极大地干扰其正常的学习,毕竟从大多数小学生的视角来看,游戏以及各类娱乐节目对其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枯燥的数字运算。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进行学习。
        (二)学生对口算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学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学生对待口算的兴趣普遍不高,总是觉得口算不如笔算快,轻视口算和估算的重要性。计算常常抄错题、书写马虎,写错答案现象较为严重。平时懒于练习口算,觉得枯燥无味,平时算错一点总是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试时细心就行了,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处理计算问题时思维死板僵化
        到了小学高段,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多就需要计算的方法多样,从不同的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解题的速度,节约计算的时间,优化计算过程。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简算意识不强,小数的脱式计算能简算的不去简算,按复杂的运算顺序计算,分数的计算同分母分数不去先算,能约分的不去约分,导致计算经常出错。
        基于以上观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下文将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二、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算理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算理的教学,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养成口算的习惯。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先出示情景图:蝴蝶风筝每个3.5元,买3个多少钱?学生都能列出式子3.5×3,首先引导学生思考:3.5×3等于多少?你们是怎样想的?老师提示:试一试,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方法(1)3.5+3.5+3.5=10.5(元),根据3.5×3表示3个3.5相加,把乘法转化成加法;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教师提问:这三种方法正确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在方法三的如果变成列竖式的格式,我们应该怎样写?要注意什么?

                (强调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最后让学生总结:3.5×3可以先想35×3=105,3.5×3=10.5;老师提问:其他的小数乘整数,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想?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构建新的知识,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快速思维的能力。
        (二)口算的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口算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短时记忆能力,基于这一因素,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口算教学上投注一定的精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
        1.坚持每天一练。口算练习要持之以恒,基于这一观点,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安排固定时段来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先进行整数乘法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然后运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高口算能力。
        2.视算与听算练习。视算是指老师利用口算卡片、扑克牌等让学生看着题目进行口算。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在口算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设置一些“找妈妈”“连一连”“猜一猜”等练习,用接力赛或个别学生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听算是口算方法中最难的一种,它是利用每节课上课前3分钟,做10道口算。其过程要求每位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读题,又要在短时间利用心算作出判断、计算,最后形成结果。反馈时,可以由教师报答案,采用同桌交换批改,或者一组学生开火车回答,其他学生自己评价。
        3.训练形式多样化。口算的训练除了视算和听算外,可以利用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口算练习。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座位号,通过口算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例如:李明的座位号是12号,老师可以出120÷10或1.2×10等口算的题目叫到他的座位号,让他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即训练了口算,提高了口算的速度,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口算的速度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高段数学中所包含的许多小数以及分数运算令学生十分苦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目的特征和运算关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简算的技能技巧,应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速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口算的速度。例如小数的乘法2.5×16时运用“分解法”,把原式变为2.5×4×4;4.5×10.1变成4.5×(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又如:分母是互质数,分子是1的两个数相加减,所得的结果分母是原来几个分母的积,分子是原来几个分母的和或差等等。
(三)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验算多半是出于教师以及家长的强制要求,因此该问题的症结仍旧是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兴趣的淡薄。想要改变学生较为敷衍的验算态度,教师以及家长就必须要从源头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口算教学,最为根本的仍旧是要激发受教者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这一过程注定需要耗费一定时间,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更为理想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忠江  谈口算能力培养的四个结合[J] .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2);34
        [2]王秀霞  注重小学高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 . 教育革新 .2011 (8)
        [3]佚名.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https://wenku.baidu.com/view/88df75d24693daef5ef73d93.html
        [4]数学新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