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张艳丽
[导读]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数学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艳丽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二中学
        摘要:数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数学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数学文化是指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通过特殊的视角对数学作出的研究和分析。数学文化和其他文化相同,具有基本的文化形态,与人类文化是和谐统一的。数学文化以数学科学体系为重心,将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理论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态系统。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意义;途径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在各个模块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对学生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数学理论知识出发,不断丰富教学课程,从而深化数学文化的渗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大部分的高中生都认为数学这门学科学习难度较大。目前,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就是教师讲授知识,然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化。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比较枯燥,加之高中数学题目的难度较大,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对高中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数学成绩也不会大幅度的提升。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就能够改变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在讲解定理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数学家的背景知识,以及这个定理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会对数学家的背景感兴趣。数学文化的渗透也能有效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并且能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教师对数学定理的讲解也会更加顺利地展开。
(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数学作为高中教学最基本的科目之一,其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学生想要取得较高的数学成绩,就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下,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并利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其逻辑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还让教师无法完成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慢慢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能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人类是一切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在传承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数学教育中,大部分数学老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对于数学题目的解答、分析、创造、搜寻的过程中,而对于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缺乏重视。枯燥乏味的教学工作使老师讨厌教学,学生讨厌学习,从而影响了老师和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而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个性化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人文关怀,同时使数学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通过将数学生活化、情感化,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因材施教,从而针对性地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潜力。
(二)以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为取向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数学文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为好的数学和不好的数学,好的数学能够启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好的数学只是听起来很有趣,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数学内容的筛选,注重数学能力的学习。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品味不高的题目,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良好的价值观审视数学题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数学的本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从数学历史的角度出发渗透数学文化
        将数学历史融入数学课堂也是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将数学的成就记录下来,而是很多数学家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的一些记录。因此,教师可以从数学历史的角度出发,不断结合教学内容定期地举办一些数学历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历史的时候能够领悟数学文化。比如,在高一学习“集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发展以及第三次数学危机,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以及数学成就;在高二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就可以介绍“杨辉三角”以及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在高三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思想方法历史,通过对数学历史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发展的真实过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理性精神,从而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
(二)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欣赏美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数学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将一般数学家庭作业适当改为探索作业,让学生学习前先搜集相关资料,再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所得所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渠道,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并热爱数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知识的内涵,还包括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可以以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现象为素材,也可以将课本中的问题代入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物品图片,如胡夫金字塔、国旗、硬币等,每一个物品的设计都合理地应用了数学知识,体现了恰到好处的和谐。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数学应用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数学知识解释抽奖概率、用数学知识解释房屋构建原理等。只有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感受到现实与科学的互动,从而体会到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容其他学科的能力,通过不断整合和创新,促进数学文化的发展。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为取向,通过逐渐渗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愿意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石明奎.激发学习兴趣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94.
        [2]张加虎.浅谈高中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3]辛志鹏.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9(6):80+90.
        [4]郭宗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7(28):62-64.
        [5]贾楠.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中华少年,2015(1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