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程才新
[导读] 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中职数学课堂
        程才新
        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中职数学课堂,为进一步落实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职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倶进的意识,善于运用各种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对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做出探究。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职数学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和谐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因材施教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中职数学教学结合,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能力、思维是不同的,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
        (二)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丰富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为中职学生提供适合的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完善数学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共享资源扩充知识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依靠语言和板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尽最大可能优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职教师要积极了解并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并应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不能使用单一的通篇文字,可以结合信息化教学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元素,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中职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楚地标记出来,在进行重点、难点内容教学的时候,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互动,避免学生因为重难点内容不过关而产生消极学习态度。
         (二)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点亮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中职数学教学更注重理论讲述,忽略了学习氛围的营造。很多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并不好。信息技术为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教师在讲授“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课时,可以利用PPT讲解直角坐标系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公式推导和计算。这样的教学模式比单纯口头教学更加有效,能让学生了解坐标的具体含义,并在坐标系中构建数学模型,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PPT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分析直角坐标系象限、不同坐标对解题的影响。这样直观的教学PPT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根据PPT、微视频展示进行探究,探究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数学教师的教学节奏。
         (三)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覆盖学习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教学为例,作为预习内容,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观看用二倍角、半角以及振幅扩大二倍、缩小二分之一和初相不为零的正弦函数图像画法的微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期、振幅、初相三者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为课堂正式教学做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画图软件动态展示正弦函数与正弦函数图像的关系,由图像分析归纳出正弦函数的性质。课后,教师可以制作正弦函数图像的拓展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延伸,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解教学重难点内容,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几何直观地帮助了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图形,然后再通过对比发现其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如:义务教育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图形平移”和“图形折叠”问题,有些学生毫无想象能力,此时传统教学则不能清晰明了地给学生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也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情境。然而借助于多媒体将静止问题动态化,在屏幕上演示出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或者沿着某条线折叠、平移,使学生对对称的各种变换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图形的变换问题。借助于多媒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图形的变化美,培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
三、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学会舍
         (一)谨记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老师要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制作课件时,应该注意使课件清楚简明,不要过分追求花哨,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大大减弱教学效果,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回归课本,重视学生。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课本,导致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成了观众,课堂参与感变低,接受能力大大减弱,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演示模拟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密,逻辑性强,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思考,理解,掌握这门学科。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堂上一些适当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更是非常有必要。只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信心。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对折纸张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对折的次数与对折后纸张面积的规律,很快得到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安排这样的活动,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是认为准备材料过于麻烦,而选择一些多媒体视频代替。这样的模拟演示只能算作“听”数学,与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数学相比,无法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无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们在用新技术新手段时,应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利用。
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为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努力钻研数学教材内容,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海荣.试论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7):17-18.
        [2]李彩君.试析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3):146-147.
        [3]彭琰.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9(34):144-145.
        [4]铁俊杰.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34-135.
        [5]韩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9(22):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