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赵宪民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还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赵宪民
        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莘县 2524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还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阶段是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阶段,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这对中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引言
        国家正在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中职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一部分,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随之也会导致行为习惯的问题。本文就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一、中职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严重的自卑感
        在现代的社会中,多数人看中学历,对中职生往往是冷眼看待。在以前的观念中,中职学生通常是那些高中入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水平偏低,学习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比普通高中生差。尽管现在已经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各中等职业学校也在竭力的加强宣传工作,但依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观念。社会对中等职业学生的偏见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心,长期受到社会压力,导致他们对于自我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我认知度。中职生经常过低看待自身价值,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在学校的资质方面,公众也认为职业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风和学风等许多方面均不如普通高中;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较为宽松,缺乏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能力。因此,许多招聘单位在招募中时往往也戴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中职生在寻找工作时往往也得不到重视,提供的大多数职位也是针对普通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另外,近年来,毕业生很多,就业压力大幅增长,甚至为中职生提供的一些工作最终都可能被普通高中生或其他社会工作者代替。如此严峻的就业机会,也为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择业焦虑感严重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显著提升,就业成为民生常谈的热点问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年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加。一是社会对中职生存在传统性的偏见,认为其学历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其提供的岗位也非常有限;二是中职生自身存在厌学情绪,在学校期间,没有将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忽略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技术水平不过关,在面试时,针对面试官的严格考察时,许多中职生因技术水平较差而不能通过考核。缺乏专业能力和对自我的认知,使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充满了焦虑感,面对考核时也十分不自信,这些原因都大大的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对就业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改革策略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无论是中职校领导还是中职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应该认识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做出实质性的改变。首先,作为教师他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要尽可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弥补日常教学的不足,使整个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朝着素质教育目标不断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要求学校要严格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标准展开教学,避免应试教育现象的产生。


        (二)营造友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正确的社会评价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社会各界都应该转变对中职生的看法,相信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中职生的专业水平,对中职生应保持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的态度,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关于中职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力扶持,不仅是资金扶持,也要在社会进行一定的宣传,推出转变中职生未来的政策等等,切实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其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中职生要对社会上的评价进行选择性倾听,不要被恶性评价误导,对自己职业的自信心和热爱度应不断提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是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网络教学资源库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产物。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是教育的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成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资源,更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亦可以通过相关的交流软件和教育人员展开平等对话。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聚集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团队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交流与更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造成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推广,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自主选择“适需”“适用”的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四)组织多样化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经常组织多样化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倾诉心里话”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喊出心里话,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同时让其他同学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难题,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颁发“优秀心理医生奖”。在活动过程中,有个学生说他十分不喜欢回家的感觉,因为父母每天都吵架,家里气氛让人感到压抑。当学生说完心里话之后,班主任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提议他回家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建议他回家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消除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增进父母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有的学生表示这样的夫妻关系还不如直接离婚,这样对谁都好。当班级学生表达自身观点之后,班主任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及时纠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同,所以他们的学业压力较大再加上社会的偏见,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中职心理学教育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切实完成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期望。
参考文献
        [1]刘倩云.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98-199.
        [2]黄明娥.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2):171-172.
        [3]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28+26.
        [4]李淑静.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18(36):35-36.
        [5]张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12):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