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熊永秋
[导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逐步变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才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
        熊永秋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400050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逐步变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才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音乐作为提高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对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理解,把握,感受和表达美。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用。说这是必要的训练。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应对策略;?音乐研究;
        一、现有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初中的音乐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些父母和学生对音乐不太重视。只有改变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偏见,才能发展音乐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都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方式单一。中学音乐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没有起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没有系统的理解。在中学生形成自我价值和世界观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教育来辅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遗憾。因此,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使学生可以使用融合了古代和现代中外伟大艺术的大师音乐来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中学生在上学之前还没有接受过更系统的音乐教育,因此学生的嗓音基础相对较弱,并且学生对直接学习音乐理论的兴趣可能不足。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课程的质量。
        二、优化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多层次开展音乐教育
        美育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学目标愈发强调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发展。因此,音乐课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依照课本上的知识去训练,相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如何唱歌。从歌曲创作背景,歌手、创作者个人经历,时代状况等多层次地展开音乐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经验的学习,用过去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时兴的唱法来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西方唱法”的唱功来加强学生的声乐训练,因为西方传统的唱法更偏向于圣咏,是类似美声的唱法,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在对民谣歌曲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对西方唱法进行一定的借鉴,这是由于我国北方很多歌曲的表现都非常的粗犷,兼具西方唱法的一些特点。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不断更新,不断地融合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二)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音乐教育是对一个人素质不断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广大教师应该更注重先纠正学生的音乐学习观念,接下来再进入学生的理论学习阶段。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生活节奏非常快,教师很有可能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防止教学与学生脱节。

此外,教师应注意信息更新,及时关注初中音乐教学的学术发展,了解音乐教学的前沿成果,并有意识地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甚至将一些新颖的训练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参与到其中,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这种形式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真正让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让音乐教学充满欢声笑语。
        (三)注意信息交流
        另外,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出不正确或奇怪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教师要重视这一点,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适当价值。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认知作品的能力。最后,要重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每节课在下课时间前,老师可以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情况进行一次整体性的反馈,大体上掌握学生的情况,同时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保证教育各阶段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要制定硬性任务,现在很多中学生到高中阶段无法正常阅读五线谱,乐理知识掌握很不完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乐谱,在实行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歌曲或音乐产生疑问或兴趣,但是由于传统师生关系的限制,不敢向教师询问自己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神态和表情,在下课或下次上课前主动上前询问,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气氛的效果。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适当的原则,确立以音乐为基础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从单纯的听觉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从各个感官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与乐趣。例如,教师在学生练习发声的时候将小纸片放在学生的喉咙处,让学生感受相应的触觉体验,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感受。第二,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和诗歌、画作等艺术表现手法一样,学生并不是感受几个音符而已,而是去体会由这些音符所构成的空间意象,去自由的想象,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有利于学生们创造力的发挥。音乐教育要注重理论学习,但对学生本身特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要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基础工作,要有规律地进行教学,慢慢的对音乐素养进行提升。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应采用有目的性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完善,从而改善中学的音乐教育。只有精确把握教育的目标,合理选择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和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霞.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0(16):109-111.
        [2]王妍妍.微课为初中音乐教学插上翅膀[J].北方音乐,2020(16):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