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玲玲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浙江金华 321015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读前,通过猜测,帮助学生熟悉文本。通过阅读,寻找细节和概括信息帮助学生分析文本,通过找主题句以及其支撑论点帮助学生构建陈述观点的框架和写作方式。在读后,学生通过相关话题的讨论和阐述,将本文所学观点陈述的框架内化为自身的论述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并将写作将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以读促写
一、前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最为主要的课型之一,也是实现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就是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体现。“以读促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方法,既重视语言输入又重视语言输出(刘烨,2003)。本文以人教版Module 2 Unit 3 Computers阅读课为例,探索英语学习中“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材料的文本为说明文,中心话题是电脑的发展和历史。文章结构清晰,每段论点都有相关论据论述。
2.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有使用电脑的经验,但对电脑的发展历史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学设计在学生当前对电脑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3.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本文的论点,找到相关论据。
(2)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结构,结合文本话题,进行话题讨论,表达自己观点拓展思维,提升相关话题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生能够在讨论和表达的基础上,促进输出,在写作中清晰明确表达自己观点,促进写作。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Lead-in
教师向学生提问手机的功能,并通过图片展示手机的广泛用途。
T(Teacher,下同):What can I do with a cell phone in my hand?
[设计意图]
以自然轻松熟悉的话题导入到课堂,使学生产生兴趣,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做好准备。
Step 2: Title-prediction
教师通过热身和导入,问学生手机到底是什么,从而导入到文本标题“Who am I?”通过文章图片猜测“Who”以及文章大致内容。
T: What does “who” refer to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T:What’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is passage? 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设计意图]
通过文中图片来猜测标题所指并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大致内容和文体,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材料内容的预知,从而减轻之后的阅读难度。
Step 3: Information-extraction and Summarizing
教师通过时间线,通过阅读,学生们找到电脑是如何发展的。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演变的两大主要的变化。
T:Find out how computer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 and what are the two major changes of computers?
[设计意图]
通过信息提取,掌握文章大致内容,对电脑的发展历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之后的文章结构分析内容上的支撑。
Step 4: Topic-sentence Locating
教师通过教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的技巧,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本的主题句所在。
T: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he topic sentence usually appears at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 of the paragraph.
[设计意图]
通过查找文章每段主题句,学生慢慢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定位主题句来反映整段文章的中心论点,培养阅读过程中抓主题句的能力。
Step 5: Finding supporting details
通过对每段主题句的概括,找到每个主题句下支撑该论点的论据,突出中心思想。
T:Find out the supporting details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意图]
通过查找文章中支撑主题句的论据,学生明确了每个中心句需要具体的事例来论述,增强了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并未下一步表达自己的论点和支撑的论据做了铺垫。
Step 6: Discussing and Writing
教师通过对文章论点和支撑论据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阐述自己的论点。
T: Can we live without computers?
Topic sentence:_________________
Supporting details: 1._______ 2. _______ 3...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话题阐述的理解,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身话题论述上来,并通过话题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将语言输入带动语言输出,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Step 7: Assignment
T: After listing your topic sentence and your supporting details, please write it into a whole pass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 and passage structure.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简要书写,表达了自身看法,并找到支撑自己论点的论据,课后通过写作,将课堂所学内容内化为写作能力,通过练习促进自身写作水平。
四、课后评析
1.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葛炳芳,2013)。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在本文的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主要从文本的主要信息,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信息内容的结构几个方面来解读从语言和结构两大主要层面对语篇进行处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梳理本文内容和信息的同时,也关注了内容的构成形式,也就是文章框架,即论点论据如何构成,让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以及支撑各段主题论点的论据。
2.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型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去猜测文章内容,给与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的去查找信息,概括信息。并引出话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发挥思维,提出自己观点并结合支撑的论据来阐述自身观点。学生整节课的参与度高,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达到理解文本,掌握方法,并达到表达自身观点的目的。
3.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
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是两个相对对立但又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技能。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因此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会直接影响了写作的水平。本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从文本信息内容和结构来促进学生的写作,将本节课上所学会的写主题句或观点,并用支撑的论据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使写作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实。
————————
参考文献
刘烨. 2007. “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5):43-47.
葛炳芳. 2013.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