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花
深圳市观澜中学 518110
摘要:色彩是美术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美术教师不仅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准确应用素描技能,也要引导学生感知色彩,应用色彩,深刻体会大自然中的色彩规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与光线,色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和掌握色彩应用规律。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探讨色彩教学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色彩;美术教学;艺术作品;颜色
前言
青少年儿童天生就对各种鲜艳的色彩十分敏感。五颜六色的环境,可以让学生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丰富多彩的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非常有利。中学生时期,学生的天性在慢慢显露,人们的很多社会认知、价值观也是在这时候形成的。初中教育中,通过美术课程中开展色彩教育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具体课堂活动中,教师也需在教学设计中转变专业化倾向,创建出活跃、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色彩感受过程更为真实、鲜活,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感受能力。
一、感悟缤纷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色彩世界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与生活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也需充分遵循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能否发现,就看我们是否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生活中发现色彩,为以后进入色彩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以《生活中的点、线、面》为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身边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认识设计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思考,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色彩。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物体的颜色转变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予学生不同的色彩视觉体验。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色彩知识,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色彩,并进行再创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色彩。
二、感受和认识色彩,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感受和认识色彩是色彩教学的前提,例如,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必须把握住作品使用的光影、明暗、冷暖的搭配方式,才能对作品形成正确的感知。可以说,色彩就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感受、情绪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无声语言。一个性格开朗大方的人,色彩使用往往比较大胆,喜欢选择亮色系;而一个性格内向或者消极的人,色彩使用往往比较单一,暗沉。通过感知色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作品本身传递的情感,能够透过作品的色彩使用和搭配了解作家的绘画意图。因此,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受色彩,认识色彩。
例如,教学《我们的调色板》这一内容时,我们首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包括色相的概念、明度的概念、纯度(饱和度)的概念。
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所使用的色彩对比手法,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掌握色彩使用方法。最后结合范例作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教学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感受色彩,进而掌握色彩运用的一般方法,夯实学生色彩理论基础。
三、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色彩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又是理论的具体化。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也是如此,既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我在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色彩感知体系后,也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应用色彩进行实践练习,鼓励学生合理运用色彩创作作品。
在教学《色彩的表现》这一内容时,我就为学生设置了如下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或风景,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打破“固有色”的局限,大胆运用色彩进行表现。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色彩体系的了解以及对色彩的感知进行自由创作,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色彩教学有效性
色彩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会运用色彩创作作品,同时也需要学生灵活地感受色彩的变化,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色彩的变化,从而能够真正地创作性应用色彩。为此,我建议在初中美术色彩板块内容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色彩。例如,在进行色彩静物写生时,四面都采光的普通教室很难体现出物体受光以后固有色的变化和周围环境色的影响。学生对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不够透彻,十分不利于色彩教学的展开。针对此这一问题,我们最好在专用的美术教室进行色彩教学,布置几组静物,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和感知情境,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事实也证明,良好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了物体受光后固有色的变化,包括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以及投影受环境色影响的变化等。
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是其中极为关键的组成。色彩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辨识色彩,认识色彩基础知识,对学生感受美、认知美的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需要强调的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感受色彩时,也需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色彩倾向出发,让学生在感受过程中认识到不同色彩之间的区别,为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色彩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需善于构建出丰富的课堂活动,创建出适当、活跃的氛围,更易帮助学生辨识色彩。总而言之,教师需善于从生活角度出发,提升美术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辨识色彩、感受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印象派色彩理论与高考美术色彩教学的探索[J].纪超.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色彩教学,让美术课堂异彩纷呈[J].朱志宏.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12)
[3]找准支点方显本色——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方法的探索[J].席宏光.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