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谭学德
[导读] 现阶段,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养成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让学生保持全方位发展状态,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教学目标
        谭学德
        广东省廉江市第五中学 524400
        摘要:现阶段,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养成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让学生保持全方位发展状态,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展开研究,分析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出的有效作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学生身心健康;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前言: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想活跃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升学和高考的压力,此时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殊时期,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具有的交往性、竞赛性和协同性,保证学生能够持有高涨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彼此间的有效交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个人品质和自控能力是当代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需要重视的教学问题。
一、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策略
(一)兴趣教学
        体育运动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接触、主动参与、实践认知等过程中养成的兴趣。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此时的年龄段特点,为其选定更为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既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活动中。选用更加新颖的教学策略,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NBA比赛或者影响力较大的影片,如中国女排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知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焕发出学生的热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后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1]。
(二)科学的运动负荷与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强度、运动类型、运动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频率。以运动类型为基础,能够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正常的心理效应;以运动强度为基础,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自身的疲劳感和紧张感;以运动持续时间为基础,学生的单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至60分钟之间能够产生非常良好的运动效果,既能够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可以以更好的身心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2]。
(三)调节学生心理缺陷的运动方式
        (1)对于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往往不善于和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比较弱。针对这种学生情况,体育教师可以为其选择篮球、足球或者排球等类似的团体项目,这样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进而改变学生性格的孤僻,使这一类型的学生能够与同伴保持更为良好的社交关系,热爱集体。
        (2)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反应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其参与到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中,这种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均需要更为果断的学生个性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体育锻炼影响下,能够养成更为果决的性格,自身个性也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塑造[3]。


        (3)胆怯、腼腆的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存在怕难为情、容易脸红的情况,此时体育教师可以为其有针对性的挑选跳马、单双杠、溜冰等体育运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对参与者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磨砺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恐惧心理,战胜困难,培养出自身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自身胆量会得到明显的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建议
(一)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特点,渗透心理教育
        高中教师和校内医务人员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卫生教育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出更为细致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让体育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会给与学生的身心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因此会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引导,从而在身体锻炼和心理教育两方面同时受益,真正成为一名身体与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的当代高中学生。
(二)保证校园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性格已经具备一定的雏形,但是并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改变自身教学策略,通过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运动项目充满兴趣,从而更加热情的参与到体育教师布置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此时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具有的健心、健体、文化传递和娱乐等诸多方面的优质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铅球、100米跑、拔河比赛、立定三级跳远等运动方式,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更强的参与感,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人际关系。
(三)充分利用校内体育教学资源,强化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游泳项目是一项非常受欢迎,并且学生参与热情度极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这项运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不同身体肌肉集群的力量,同时运动强度控制也更加容易。在高中教师教导游泳基本技术期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发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心智方面的增长。不仅如此,游泳项目还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游泳教学属于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门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的运动项目。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一社会群体正值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保持心理与生理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内心树立起更为强烈的教育意识,在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总结先进的、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革新现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保证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疏解自身压力,调节自身紧张情绪,进而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汤玉龙,王东生.体育教学对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培养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59(04):95-96.
        [2]童兴国.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47(005):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