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金
福建省南安职业中专学校 3623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职院校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历史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的深度认识,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中职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对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思辨能力;探究
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学科思维能力,那么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只有通过课堂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是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中职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如何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探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氛围培养思辨能力
教学氛围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想要得到更加高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在传统的中职历史教学环境下,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单调乏味地讲解历史课本内容,教学氛围沉闷,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课堂活跃度不够高,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只有为学生创建轻松、民主、和谐的历史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得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学习氛围的培养,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下,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增强师生交流,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实际历史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并不重视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互动,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没有得到培养和提升[1]。其次,导致中职历史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时间有限和学生基础较薄弱,教师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课,才能够赶上教学进度,从而不愿也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在学生互动上,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厌学,自然而然课堂效率就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要求下,教师必须通过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大潜力,让学生愿意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教学时,这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和深刻,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相对难度较更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活跃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可以进行自主探索思考,从中得到答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培养思辨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无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够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传授历史知识,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情境进行相互的合作、探究、分析,提升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可以说,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从而经过努力得到相应的问题结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为了能够更好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还必须与我们的生活内容相关联,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内容,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首先为学生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比如可以提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哪里?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成功?”让同学们进行分组交流探究,达成共识。因此,基于问题情境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思辨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正确与否对中职历史教学课堂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提升中职历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能够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都不够高,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时,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或者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历史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美国宪法”这一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我是制宪会议代表”的小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辩论,每个小组都扮演一个与自己的议题相关的代表团,通过这种类似游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活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拓展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思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行业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到更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历史内容,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情景进行再现,也能够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历史情景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收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在历史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简单,变得容易理解,能够增加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高历史学习效率[4]。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特有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情景,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进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内容时,学生可能无法从文字中感受到南京大屠杀对我国人民的伤害,无法切身感受到侵略者对我国人民的残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和影视资料,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铭记勿忘国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5]。在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拓展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程的推进,我国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历史是中职教学中的必修的公共基础学科,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历史知识,还需要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本文针对中职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通过中职历史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中职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传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14-115.
[2]段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6.
[3]班晓冬.中职历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44-45.
[4]苏益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54-155.
[5]许亚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