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张帅
[导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张帅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辽宁葫芦岛  125200
        摘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以及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基于此,以下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策略研究
引言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论基础与解题技巧。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思维、物理观念、实践探究和科学态度。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总结物理规律,强化物理知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课堂观念需要更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科技能培养方面做得是很好的,但是针对于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在针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及学科态度上要综合考虑.同时,课堂形式的单一也使得教学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学生物理实验操作中动手能力差,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对于重难点实验,学校通常会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场地与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教师讲授完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大体过程和重难点后,才会让学生进行实验。真正进入动手操作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组内缺乏沟通,实验分工不明确,导致实验重复或出错;实验数据出错不能完成实验,无法得出结论。学生在了解实验过程,得知实验结果后,仍然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或导致实验失败,容易产生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从物理实验中也能看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在未来发展中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也会是一大难题。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师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在新课标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从之前单纯地简单向学生灌输知识,到现在的注重课堂互动.这固然是一大进步,但是原有的注重知识、习题、结果,轻视方法、过程的思想仍旧存在,导致了在教学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旧会以教师单方面讲述知识点为主,课堂互动相对较少或者互动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没有充分激发,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一)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巧妙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就是确保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例如,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就应该巧妙设计物理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引力要超过月球上的引力,如果同一质量的物体从地球和月球的不同高度分别落下,那么,它们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是否相同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与讨论,强化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注重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要想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就需要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并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以知识点的运用为主要课程讲授内容,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学生是依靠自己的记忆能力去学习的,其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例如,在教授《加速度》这一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一知识,教师先以“速度”知识引入新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对速度的相关性质和知识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紧接着,再向学生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加速度”,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够根据速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总结出加速度的含义呢?”学生们通过思考、探究以及之前预习的知识,很快便初步了解了加速度的知识,并有效地将“速度”与“加速度”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重视现代物理学思维渗透教学,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知识更新和普及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物理学的发展也有了重大突破。但在高中课堂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都放在教材内容和相应的习题之上,并未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进行相应的介绍,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不利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的未来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关键也在于求学期间老师的引导,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阔眼界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公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新的技术可以赋予旧理论新的生命力,看到过、了解过就是未来科技继续突破的种子,时代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掌握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行得更加坚定,走得更加长远。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总好过从头再来,重视现代物理学渗透教学就是让学生对知识文化有一种传承,对学生而言,任何超越教材本身的新发现、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都是难得可贵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物理。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向同学们介绍如今物理学发展的相关动态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学思维,向同学们普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四)注重引导,提升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角度对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认识。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物理有个全面的认识,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实现物理观念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能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使其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物理知识,又能很好地激发其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束缚,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巧妙设计各种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凤.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2):87-88.
        [2]张玲芳.改变理念创新模式提高素养——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5):71-72.
        [3]冯晓辉.浅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J].新课程(下),2018(12):201.
        [4]王影.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之策略探析[J].才智,2018(27):118.
        [5]李培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高考,2018(15):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