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陆芳
[导读]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制度下,部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作业布置上坚持“多多益善”原则,使小学生作业负担加大。
        陆芳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冷水溪镇完小 贵州铜仁554114
        摘要: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制度下,部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作业布置上坚持“多多益善”原则,使小学生作业负担加大。目前,该现象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将小学生从“作业泰山”下解放出来,提升教师作业布置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现状;优化策略
引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不要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针对数学作业而言,其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教师如果将学生数学作业任务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数学作业的效果,因此其可以探究开发高效作业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一)数学作业的布置以教材内容为中心
        数学教材内容具有各种多样化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有全面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会以教材为出发点设计内容,从而导致所设置的数学作业缺乏开放性,很难通过解答数学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二)没有关注个体间的差异性
        教师只有在布置作业时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作业的布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能达到理想状态。统一的作业形式不仅会压制学生对学习保持原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一般情况下,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都是由教师统一批改,教师代表着权威性,这又导致数学作业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会给学生造成各种心理压力。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幅度增加,评价的难度和准确度会显著降低,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质量。此外,教师采用的数学作业评价形式过于落后,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中都是以百分制为主,这种评价形式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致使“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变数学作业的评价形式。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优化策略
        (一)构建灵活性数学作业内容,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知
        教师在设计有效性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作业的科学性。

首先,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教学标准,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将具有灵活性的练习题融入数学作业当中,在设计作业题目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落实,确保作业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应积极地将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传统作业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构建更为灵活的作业内容,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展数学思维,不仅可以提升作业有效性,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思考。
        (二)作业形式多元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
        在数学作业的形式上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作业类型对学生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应勇于打破传统的局限,尽可能地展现多元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五年级的《图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图形?用尺子量好尺寸,并尝试着计算它们的面积。当学生课后完成后,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展示和讨论,这样做不但能够达到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目标,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情况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同,所以要针对这一差异设计作业。以往的家庭作业都以“一锅煮”的方式布置,每个学生的任务都是一样的,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完成,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具有很大难度,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很容易导致学困生变得自卑。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设计家庭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更加高效的家庭作业。布置作业量较少、难度较低的作业给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给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促进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构建实践性数学作业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无法沿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深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学科有着关键性的地位,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严谨性,由于小学生思维简单,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的,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应利用数学作业这一延伸教育手段,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推动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重视开发高效作业模式,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科学合理的、多样化的设计,使得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出作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91-92.
[2]傅文广.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批改方法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29):19.
[3]陈怀兴.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现状及多样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9(0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