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升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府悦园第一小学校 401331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启蒙阶段。数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觉得太过枯燥乏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趣味化教学,设置更多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快乐中收获满满,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对趣味教学法的认识,从四个方面阐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为趣味教学法的研究提供“引玉之砖”。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 教学策略;
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转变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兴趣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关键。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标,是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增加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刚刚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教育,数学中的很多理论和公式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度,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长此以往,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日渐降低。而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开启课堂教学之门的钥匙,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引导,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授,而是可以利用巧妙的语言和问题设置,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属于平行四边形呢?又有哪些物体属于梯形呢?”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思考后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绘制完成后向该同学提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绘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将趣味游戏引入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枯燥无味,是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周围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将趣味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接龙游戏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先由教师提出一个10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问题,然后让同学竟相回答答案,当学生回答正确后该小组便得一分,并由该同学提出下一个10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问题,接着由其他小组来比赛回答,在比赛结束后评比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生活,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运用数学的思维加以分析,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对生活实例的讲授,从而可以有效促使小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实例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家里的物体进行测量,如餐桌、餐椅、电视、洗衣机等物体,并进行单位的换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将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明确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对于课程有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效训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且活泼好动,很难导致注意力集中。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对教学的质量、效率有效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法等,借助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对于学生课堂中提出的相关观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验证,从而判断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对不同方面知识点更好的理解。
五、开展趣味实践,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在实际情况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内容不仅仅只存在于小学数学教材中,也存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有效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展趣味性实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趣味性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室外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先按照从左到右、从高到底的方式进行队列排序,然后教师可以问某一位学生: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可以怎么表达?你的旁边有哪些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快速掌握位置相关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找规律》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室桌子的排列位置来进行规律的寻找,让学生先从课室中的规律进行知识导学。又如,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给学生展示图形,然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与其类似的图形有哪些,在这种认知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在不断丰富。数学教学趣味性实践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情绪,要利用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结合,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趣味性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杨东升,张丽娜.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91.
[2]邹志明.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浅析[J].读写算,2019(35):76.
[3]齐慧惠.新时期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分析[J].读写算,201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