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 753400
摘要:在全面深化新课改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凸显。教师需要始终站在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素养的视角,关注相关教育策略的分析以及探索。其中高中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分析是基础,教师需要着眼于目前的教育现状,详细的介绍与学科及素养相关的知识。始终站在这一正确的视野,精心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创新素养;高中化学;培育途径
一、引言
创新有助于教学改革,并且能够为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教师需要明确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为重点。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以及重要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创新意识。
二、高中化学学科科学素养
创新素养主要以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密切相关。学生能够在化学学习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复杂社会,实现自身的终身成长。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工作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以个人的创新精神、创新道德、创新意识为主。创新能力则涉及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各种形态因素,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自主创新的动力密切相关。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创新素养的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动。教师需要以化学实验创新、化学理论知识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为切入点,着重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想象力以及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育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获得了许多的契机和动力。但是,有的教师对时代发展变动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以及创新素养时遇到了许多困境。首先,教师没有意识到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价值,学生无法深刻的感受整个化学知识创新的历程。很少有教师能够全面真实的展示化学研究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无从谈起。其次,教师没有积极强化化学实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学生无法实现自主创新,主动分析和个性化的联想观察。个人缺乏广阔的发展机会以及思维创新的空间,探究意识不足。最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要求,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创新思维培养工作停滞不前,学生无法获得更多自主感悟和体验的机会。因此,难以进一步的发展个人的思维品质。
四、“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育途径
(一)重视化学史教育,感受创新历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化学史能够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柱。教师需要从中筛选有价值的情境素材,让学生意识到前人在发明创造中的真实情况。进而实现自主模仿,主动地改造自然,提升学习能力。另外,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极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经典的科学研究主题分析非常重要,这一点有助于全面真实客观地呈现整个化学知识研究的全过程。学生的和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得到了激发和培养,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实验过程之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并进行综合的考量。让学生能够消除个人的思想隔阂,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创新性思维是核心成分,具体包含学生的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其中化学史教育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
(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创新潜能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化学知识的推理分析、联想和观察环节,自身的思维创新空间越来越大。比如在讲解高中化学2.2.2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据,在灵活改进以及优化实验的基础上不断体现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功能及作用。学生课堂知识的简单巩固以及内化非常关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参与不同的发明创造以及创新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让学生在质疑和思考的过程之中意识到个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发展个人的高阶思维,这一点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学生也会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
(三)进行深度谈话,培养创新思维
对话教学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模式的束缚,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是重点。教师需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关注深度对话主题的有效引领。提升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批判性创造性的深度对话主题进行研究。通过自主领悟以及感受,提高个人的思维品质。学生对不同对话主题的理解有所区别,教师只需要关注对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领悟情况以及体验能力,提升学生的质疑与水平。让学生能够大胆质疑、自由发挥,主动转变单向传输教学方式的啊模式,充分体现“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素养培养的优势。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素养的培养工作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注重层次提升,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化学学习的认知理解程度,不断丰富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途径及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德志.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2):P.1-1.
[2]李敏娅.在学科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