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如何命题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刘玉梅
[导读] 初中语文在学生的中考成绩之中占据中非常大的比重,名著导读又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刘玉梅
        重庆市第37中学 重庆 400084
        
        摘要:初中语文在学生的中考成绩之中占据中非常大的比重,名著导读又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世界进行观察,开阔眼界,提升文学素养。近几年,一些名著更是作为中考必考内容出现。初中语文必考名著相关的试题是对学生积累的名著知识进行考查的基本形式。它不仅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时还会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作文水平,是一道对语文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题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题型,改变教学方式,尽快适应语文考试的革新。本文就着眼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探讨并梳理名著导读的命题规律,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命题
        
        阅读是初中语文考查的一个重要板块,名著导读正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考查。初中的名著导读,主要集中在中外的名著之中。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名著导读的命题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固定,教师要研究名著导读的命题,具体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试题经常考查的范围
            初中三年教学所接触到的名著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如果进行地毯式地全方位细读,学习量过大,时间也不允许。在这些名著的范围之中,可考查的片段还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在《西游记》中,经常考查的片段是《大闹天宫》、《如来说法》、《西天取经》等;在《水浒传》中,经常考查的片段是《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对于同一部名著来说,这些经典的场景常常会成为试题考查的对象,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在对名著导读进行命题研究的时候,可以对命题中出现的片段进行频率的总结,归纳出被考查的次数相对较多的片段,从考查的次数对频率的高低进行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对高频率的片段着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片段的理解,对于频率较低的片段,只需要学生熟悉便可。
        二、研究高频率的题型
            名著导读的题型具有多样性,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系统的考查。在所有的名著导读题型之中,最常见的就是考查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者是对名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抑或者是对多部名著的作者、情节、人物进行搭配或选择等。名著导读的题型主要可以分为还原名著内容和根据名著的内容进行自我续造或者是简要概括[[ ]]。前一类的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基础。

例如,《儒林外史》是一部什么小说,作者的姓名、表字;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为什么;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等等。后一类,则是对学生读写板块技能的考查,还带着些许主观的色彩,对比起前者更加具有难度。例如,根据《简.爱》中“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爱笑,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教师应当在对题型进行研究之后,将所考查的片段和经常出现的题型相结合:对于纯记忆性的题目,可以完全交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其他高难度的题型要投入足够多的训练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
        三、成立科研组对命题进行解读
            教师在对名著导读的命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进行团队协作。团队协作能够集中教师的智慧,实现信息和思想上的互通有无。首先,团队的协作能够将教师的命题研究策划得更加有计划性和组织性[[        ]]。教师可以成立科研组,确定研究的范围,再针对这个范围各自进行研究,最后大家一起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效的交流,将众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其次,教师应当善于从出题大纲和其他的教师教学之中吸取经验,将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成果,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针对名著导读相关试题的命题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面对多变的命题的时候自然能够举一反三。
        结语:
            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对语文整个体系的学习,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个板块之间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课程和试题的变革,名著导读的题目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层理解之上,而是要求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得出自我的感悟。在名著导读的学习之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摸清名著导读的命题规律,掌握题目想要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善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名著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瞿林东.教学相长 摸索前行——关于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几点心得[J].历史教学:下半月,2017(03):2+5-13.
        [2]程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57.
        [3]邢兰云.请把阅读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田——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和尝试[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