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毛建英
[导读] 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面临来自学生几个方面的阻碍

        毛建英
        陕西省长武县中学 713600
        摘要: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面临来自学生几个方面的阻碍,如学生在对作文材料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因为偷换概念或概念混淆而进一步导致偏题,或因混淆关系使自己的作文结构混乱,或论证比例失当使作文无法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迫切的解决,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思辨性;教学策略
引言
        从我国目前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的生活观察缺失、缺少对实际案例的有效剖析以及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方面。教师需要进一步落实好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找寻可行性方法,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思辨性思维概念
        思辨性思维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思考过程,能够在观察、体验、对比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基础上对外部信息或内部想法进行认知及运用,通过这个过程能够使观点更加明确,使表述更加清晰,使思维更加严谨,总之就是一种认知世界及认知自我的思维模式和能力。思辨性思维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对于科学、哲学以及逻辑等多个方面的思维都有涉及,通过这些思维的使用,保障能从多个角度完成对观点的检验。从思辨性思维延伸出的思辨性写作指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思维习惯,还指一种思维技能。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
        (一)阅读教学与思辨培养相结合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分析优秀论述文当中的论证思维。学生的阅历以及阅读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其思维发展,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生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行万里路”,却可以在“读万卷书”的过程当中增加自身阅历,以这种阅读的形式来促进自己思维品质的增长。在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当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所以说想要提高高中生写作的思辨性,可以将阅读作为出发点。如在《获得教养的途径》这本教材当中,设定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等问题,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展开分析,从而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使用报刊资料,如《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利用读书时间对学生的论证说理方式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除了以上利用经典议论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小型的交流活动以及辩论活动等,引导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辩论,从而培养其思辨思维。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实际案例,进行案例集中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不断走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同时利用视频、声音与文字展开课程,在教学的形式上更丰富,在内容上也更有趣。尤其是在进行思辨性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呈现出真实的案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
        例如,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曾针对网络游戏问题进行了提案,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高考语文作文的选材,很多时候也是结合了社会热点来进行的,对此,教师便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的讨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近些年,我国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并且随着智能机的普及,进入游戏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即便是很多小学生也能够通过手机来玩游戏。同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未成年人盗用父母的银行卡充值游戏,导致父母的血汗钱一夜之间被挥霍干净。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进行写作,要求学生打破表面现象,形成不同的理性观点。
        (三)写作教学与思辨培养相结合
        1.合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质疑,对学生的思辨思维进行强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学生应当有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能力、习惯,应当在不断的锻炼当中提升自身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当前阶段高中生缺少的就是这一点。针对这种问题,现以杭州市某中学姚老师的教学示范课为例进行分析。
        2.深刻分析。在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当中的深刻分析指的是对主题或者所给材料从不同层次进行多层解释,达到明理的效果。主要的分析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比较分析,如《师说》当中的三组对比,“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对比,“择师”与“耻师”的对比,以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间的对比,层层对比揭示了应当“从师学习”的主题;还有就是因果分析,这种因果分析能够帮助高中生养成清晰的论证思维习惯,具体的分析方式是:首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站在哪种立场;接着指出为什么站在这种立场上;然后对观点的客观性进行分析,最后推断出结果。无论是因果分析还是对比分析,都能够在展现出文章思辨性的同时,使文章具有紧密合理的结构及语言。
        (四)加强生活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本质仍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找准生活事物的观察角度,对此教师要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活观察教学策略,仅从写作教学来看,生活观察也是学生需要做的一件事。一篇好的文章大致体现为三点:行文的流畅、逻辑的清晰以及矛盾点的突出。而针对这三点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行要求,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生活观察,简言之,生活观察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全面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能够满足高中论述文写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现阶段高中教学当中应当对其重视,并且不断探索,力求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赫诗涵.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高晓林.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路径探寻[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四),2020.
[3]张硕.试析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J].学语文,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