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体育运动种类繁多,且多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难以避免。尽管这一现象为社会主观上所重视,但始终缺乏客观上的实际手段与操作方法。限于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笔者有感而发,将结合调查和自身经验,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以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伤害事故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1致因分析
1.1器材因素
由于部分学校室外体育场开放时间不足,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此外,我国各小学普遍存在场地设施修缮护理不足的问题。场地器材较为破旧,定时检查与更换不及时,必然导致伤害事故频发。
1.2管理因素
在走访一些学校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问题:少部分学校基本没有体育安全保障制度,而大部分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建设不完善,难以预防或及时处置伤害事故。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如空气质量或天气因素等突发性非人力因素产生体育伤害事故。在雨雪湿滑的天气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受伤,就是典型的环境因素引起的伤害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PM2.5雾霾天气造成的伤害事故数量较之前显著上升。
1.4教学因素
此类因素分为教师与学生双方。
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过失。或是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超过了小学生正常的承受范围,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受到伤害事故;或是教师因疏忽等原因,未及时通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注意事项;或是管理不力,指挥不当;或是未使用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其次,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未考虑到学生状况或是保护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最后,部分教师存在体罚现象。教师为达到一定教育效果,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加以处罚。虽然教师初衷是好的,但体罚行为严重折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从学生角度看,在体育课中同学相互嬉戏打闹或是不听从教师指挥安排而造成的伤害占伤害事故的绝大多数。
此外,部分学生因忽略了准备运动而受到伤害。准备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肌肉拉伸延展,从而提升动作协调性和肌肉的收缩力。如果不按照教师的安排做准备活动,一旦进行剧烈运动,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最后,学生因自身健康原因而受到伤害。此类伤害是指学生本身存在不适合体育锻炼的情况,因强行锻炼而受到伤害。此类现象较为罕见,但往往影响严重。
2预防方法
2.1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对于伤害事故防范的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
以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学院调查报告为例: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机关、家长对于学生的运动安全处于漠视态度。小学的体育伤害事故频发,主要因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较弱、学校安全教育缺失,导致了学生安全知识缺乏。
为此,要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防范教育纳入正常教育体系。
以一线体育教师为例:加大一线教师安全教育力度,教师将安全防范意识时刻贯彻到整个体育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对家长进行伤害事故防范演练,促使学生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2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好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体系。此方面工作重点应该是制定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认定与追责体系,对此类事件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以风险管理体制为例,我国教育界可以采用外国风行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而有效避免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讳疾忌医不可取,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促使学生茁壮成长,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此要求校方与家长加大沟通力度,共同保证学生成长。
最后,还应该建立相应健康档案。建立好学生健康档案,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更好地安排体育运动,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3改善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学校方面对于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扩建和改造学校体育场,更新学校体育建材,确保学校体育设施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从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4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加大体育教师的准入规则的审核力度,保证有责任心,有良好能力的体育教师上岗。在上课期间,教师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要求、科学实际、学生个人意愿制定体育课教学计划,防止因超纲而造成的体育伤害。
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课堂管理,注意安全教育,时刻深入学生,亲自辅导学生进行有危险性的项目。
以铅球投掷为例,教师应时刻留意各小组的状况,若发现学生的危险举动,应及时给予制止。
最后,还应禁止教师任何形式的体罚行为。
结束语: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有些运动事故可以被预见和避免,有些事故则难以回避。为此要求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及时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减少学校与家长、学生间的尴尬,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患于未然。这既是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负责,也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永运.小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56-5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1.056.
[2]徐慧.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华夏教师,2017,(9):95.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7.09.064.
[3]陆明.如何有效防范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J].时代教育,2017,(2):191-191.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7.02.159.
[4]张小杰.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230-23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8.13.230.
[5]刘健.如何有效避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J].未来英才,2016,(24):224. DOI:10.3969/j.issn.2095-4549.2016.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