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詹乐贫中学,41590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课程,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积累不仅能够增强语感,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但阅读教学并不仅限于此,通过阅读的教学,还能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良好的途径。本文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关键字: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引言: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目标逐渐由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化为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英语科目是初中教学中重点的内容,其中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运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一、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其关注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单词和句型,使学生实际的做题过程中,能够保证正确率。并没有重视阅读材料中传达的思想。导致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只是集中的对句型的分析,以及部分句子和段落的背诵上。这样的阅读教学缺乏实际的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化
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已经逐渐的接触到篇幅较长的英语阅读材料,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但部分教师在阅读材料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逐字逐句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内容之后,进行整体文章的通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会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材料学习的兴趣逐渐的降低。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阅读预测,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为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应该在阅读前,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预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分析文章,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预测,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课本中“The shirt of a happy man”这篇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问“what’s happiness?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文章的大致含义,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四种不同的结局。首先第一点是悲剧版结局,“将军没找到快乐的人,国王因没有得到快乐人的衬衣而郁郁而终”;第二现实版的结局,“将军找到了一个既有权力又富有的快乐的人”;第三搞笑版的结局,“将军认为自己是个快乐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衬衣交给了国王”;第四颠覆版的结局,“没有快乐人的衬衣,国王一下子突然变得快乐起来!” 在学生的推论和预测中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并顺利的过渡到阅读环节。
(二)巧设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思维能力的是指培养学生的正确、合理的思考能力,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体现在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有效的提问会使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阅读。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梳理和归纳,更为深入的进行英语阅读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下册课本Unit7中“Mount Everest - 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这一篇阅读材料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图片进行分析,图中所描述的场景是登山运动员爬山的图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y is the Himalayas called the hardest mountain to climb?”。让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着列出文章中所表达的登山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处。有的学生认为因为喜马拉雅山太高,而且山上常年覆盖冰雪,太危险,所以才很少有人能够成功;有的学生认为是因为高原反应,空气稀薄的原因。在学生进行解答之后,教师进一步的提出问题:“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re is such a sentence ‘The first group in China did it. Junko Takashi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woman’ The students can imagine what difficulties he encountered in climbing the mountain and what spirit he embodied?”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教师深层次的提问,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适时辩论,训练学生的判断性思维
英语的学习出了知识技能的掌握,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沟通。因此,交流与合作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围绕着文章的内容进行合作和交流,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对于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英语课堂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阅读“The shirt of a happy man”这篇文章之后,Section B 当中有对于这篇文章的结局的解读。将军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快乐的人,但这个人无权无势,只是一个普通的乞丐,但他却非常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happiness”一词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基于对文章的理解上,进行分析和总结,吸收文章中所传达的精神,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
(三)读后写作。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初中学生单词储备量和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缩写,对文章整体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并尝试着加上自己的感悟,以简单的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不断的进行思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教师的教学的责任。通过开展英语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性以及创新性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峰辉.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84.
[2]王琛丽.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43-144.
[3]黄顺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