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瑞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广西 河池 5307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和饮食多元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成分的摄取,而现代中学生的饮食问题也渐渐地暴露出来,偏食现象随着学生的成长也逐渐严重。本文简述如何通过将“科学饮食”渗透到“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的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美食问题探讨”中掌握“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理论,并自觉辨识不良食品广告的忽悠,拒绝“偏食”和“垃圾食品”,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科学饮食;偏食
中学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候,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体与智力发育。然而,现阶段的中学生普遍都有较为严重的偏食习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用“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的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育与成长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
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分析显示,中学生养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时间因素。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压力比较大,为了争分夺秒地学习,部分学生往往忙于学习而不吃早餐或者简单地“吃一点”; 二是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很大的,比如比较重口味的家庭,喜欢吃酸、辣和咸,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当然对学校食堂里略显单调的早餐不感兴趣;三是社会因素。随着网络与时代的发展,西方国家快餐式的吃饭方式在我国也渐渐流行了起来,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等这类以煎、烤和油炸的快餐食品随处可见,快而美,很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对注重口味不注重营养的中学生诱惑力更大,因为他们缺乏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日常饮食科学知识。
二、“科学饮食问题”在教学中的渗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系统地介绍组成细胞的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理论性、基础性和识记性较强,内容略显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式的授课,学生听得吃力、记得费力,这是一个不是难点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尝试将“科学饮食问题”渗透到教学中,在轻松愉快的“美食探讨”中传授“组成细胞的分子”理论知识,效果良好。
以下是结合《组成细胞的分子》中重点教材内容,渗透“科学饮食问题”,经过小组分析与讨论,从中悟出的道理。

总之,“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全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这些分子和化合物,在细胞中发挥各自的重要功能,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协助、缺一不可,让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让生命得以存在和繁衍。本章知识理论性、基础性和识记性较强,内容略显枯燥,若简单地“口述”讲授,收效甚微。而将“科学饮食”问题渗透到“组成细胞的分子”理论教学中,展开“美食探讨”与“健美论谈”,让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小组讨论中,明白了要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要满足我们的细胞和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要求,也明白了“美味”与“营养”和“数量”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将日常饮食的科学性上升到生物学理论上来。同时也让学生轻易地发现了许多日常的“饮食问题”与“组成细胞的分子” 的基础理论 “不相匹配”,改变了从前的错误认知,否定了一些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从而自觉抵制“偏食”和“垃圾食品”。在轻松愉快的“吃喝笑谈”中掌握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理论,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另类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21
[2]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23--24
[3]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30--31
[4]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32--33
[5]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35
[6]朱正威 赵占良《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2007年2月第2版 35--36
[7] 百度百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8]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