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曾建林
[导读]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对生物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曾建林
        泉州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121
        摘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对生物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说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为学生展开优质、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围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途径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领域当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情境教学法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之相应的教学场景,利用这一虚拟的教学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极其密切地联系,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情境将生物学习当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事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地降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进行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基因的本质》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这一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与人们实际生活当中的空中旋梯的外观十分的相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旋梯的两边看作是DNA的主链,旋梯的中间连接杆看成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脑海当中呈现十分清晰的影像,直观、形象的进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手段,利用问题展开生物教学,一方面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还能够运用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去呈现事物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心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所以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地认识到问题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精心的去设计有趣的教学问题,利用这些教学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有关“遗传”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如果一家人中爸爸妈妈都没有酒窝,那么子女会有酒窝吗?如果爸爸和妈妈其中一个人有酒窝,另一个人没有酒窝,那么子女会有酒窝吗?如果说爸爸妈妈两个人都有酒窝,那么子女会有酒窝吗?利用这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出性状传递的规律以及规律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再如,在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显示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人说《山楂树之恋》应该叫《山楂树之变》,你们知道这里的变具体指的是什么吗?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探究当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利用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师在为学生展开生物教学是不能仅仅的局限于教材当中的知识,而是应当为学生积极的展开延伸教学和拓展教学。在全新的教学时代之下,学生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应当在学习的同时关注我国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生态观”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制定热点的话题,“生态观”具体指的是人们对于现有的生态问题的认识或者是观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当中有很多关于“生态观”的试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积极地利用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增强生物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物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有关的生物知识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以“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的乱投垃圾、大气污染、污水排放、过度使用资源、毒害物质污染等等,以及如何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制作相应的“保护策略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和内容理解记忆得更加深刻,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总结: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地掌握核心素养的内容与理念,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以此激发出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生物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曹立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构建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34.
[2]王海娟.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43.
[3]李蓉.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9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