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强 刘志江 毛竹筠 金志芳 谭庆
重庆市垫江县城北小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有通过创新才能使得国家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要教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了解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精神,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文章以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为例,对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新式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提倡教师采用新型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看,其属于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突出的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因为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限制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难以通过有效地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所以,在科学光的直线教学中,更需要探索出创新性的实验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思路
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分析来看,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尤其是科学教材中的知识涉及到了多种学科领域,同时这门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关注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以此来推动小学生的整体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科学教师仍旧选择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科学实验活动重视起来,依旧是围绕着书本来展开知识的讲解,这就难以将小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地实现。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全面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并结合现阶段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验现象来帮助掌握这些科学知识。例如,从“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的教学角度来看,要求学生了解光源的含义,还需要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以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活动,确保能够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观察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教材中的实验
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要求教师尊重教材,钻研教材编排的意图,灵活地进行教学。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仅是体现科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重要载体,更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工具。从科学学科的教材来看,其中每节课都会涉及到一种或者多种实验活动,而这些实验活动更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师辅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对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进行整合,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来增强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了几个小实验主要是辅助学生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知识点。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些实验进行整合,并按照教学内容来安排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这一知识点。
比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然后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光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光源这一概念,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画出来,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引出光沿直线传播这个知识。
三、设计开放探究实验
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猜测,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则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还需要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以此来获得实验结果。但是这种实验结果已知的,并不具备自主探究的特点,所以难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开放性实验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学生可以依据本课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实验方案,既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也可以独立操作来完成实验,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实验后得出的结果进行审查与评估,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例如,在“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所需的条件,以及光是否一直沿直线传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手电筒、水、玻璃、带孔的木板、三球仪、小激光等器材,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验证猜想做需要的器材并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所选择的器材不同,所以实验步骤也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此时课堂氛围必然活跃。
四、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首先,优化互动环节。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验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少不了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互动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有效的互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其次,创设教学方式。在科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才能够激起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兴趣,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将实验中存在的疑惑说出来并为学生答疑解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则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培养计划,才能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类型的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就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进行锻炼,以此来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海琴.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39-40.
[2]周明.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33.
[3]冯光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