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侯集初级中学 274000
摘要:朗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开展,现代的语文教学对朗读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强调,指出要通过朗读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方法的教授,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朗读比默读更能够营造有效的语文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初中生的朗读水平,同时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率。
一、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予以重视,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前提,必须能让学生拥有较长时间的朗读练习。而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由于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对朗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然而,每节语文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除了教材上课文的学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因此,导致学生的朗读时间大大减少,以至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就十分有限,限制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让学生能在长时间的朗读中细细品味、感悟,提高初中生的朗读水平,为日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打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条件,打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是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放松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到提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意境以及朗读的魅力。还能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海燕》时,教师要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把大海、狂风、乌云的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海燕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出现的,这样则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描写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比如海鸥、企鹅这些靠海而生的动物,在面对暴风雨来临之时,都有什么样的反应?与它们在暴风雨中的表现相比,海燕是怎样做的?全文描述了海燕的什么精神?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内,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也会在朗读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并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朗诵水平。
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朗读
朗读不是漫无目的的出声阅读,而是要带着感情、激情及思考来朗读。传统的朗读方法往往使学生兴致缺缺,没有朗读的欲望,导致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致使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朗读方式,不是只单单参照教科书读出来,而是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更好的理解教材上的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范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从语调、语速、停顿的时长,或读得不到位时,给学生提供示范。分角色朗读,当课文中对话情节较多,或者文章本身角色较多时,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来朗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齐读,需要渲染、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齐读的方式来朗读。自由读,以个人的理解能力为基础,可以让学生用自由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激情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在《沁园春·雪》一课,就可以用激情朗读的方法,有感情的去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用激昂的情感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走进诗词当中,感受伟人的胸怀以及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体会到作者诗中所表达的磅礴气势,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情情操及民族意识。
四、合理创设朗读情境
朗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面对教科书上的课文,总是让学生难以提起朗读的兴致,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使人昏昏欲睡。学生没有朗读的欲望,自然难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不到其中的意境,无法融入到课堂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思维,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朗读的同时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积极自主地融入到课文当中,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比如《桃花源记》一课,作者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讲述武陵一个渔夫,偶然的机会,穿过桃林尽头一座山的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里面无论男女老幼,都怡然自乐,没有世间的纷扰与战乱,他们自称祖先是躲避秦朝的战乱而来此地,就再也没出去过。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美丽景色:有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在这样的情境下朗读,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不禁心生向往,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到文章角色中。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当中,体会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突显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
总结: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是需要语文教师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合理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朗读水平,促使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地秀.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645.
[2]郑秋娟.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亚太教育,2020,(1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