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马科芳
[导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语文阅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学习要求,更是提高整体语文素质的必经途径。
        马科芳
        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中学  浙江省  嵊州市  312472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语文阅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学习要求,更是提高整体语文素质的必经途径。在新课改的落实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来说,不仅要求学生要在阅读方面多多拓展,更需要在朗读能力方面得到一些提高。因此,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语文阅读朗读能力进行方法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方法
前言:
        朗读能力是初中阶段多元化教学的教学培养能力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朗读训练,也有助于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阅读内容,让初中生在朗读过程中把握基础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以及对语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综合发展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教学重视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对于初中生而言,较长的文本朗读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朗读训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挑选合适的文本引导学生完成朗读训练。在初中阶段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现代诗歌感悟诗中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发挥表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对学生展开课外内容的阅读,拓展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七年级年级学生的阅读篇目《黄河颂》。本节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该师哥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诗歌的具体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朗读诗歌并不是单纯的把诗歌中的文字给机械诵读出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更要深入掌握本篇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够在读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给倾注到诗句中,由此才能发现,本篇诗篇的美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这首诗的部分句子没有理解透彻,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虽然阅读课主要强调的是学生本人的能动性,但是在学生阅读过程遇到瓶颈,无法继续向下进行时,教师也应当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在理解了本篇诗歌的主要精神之后,教师还要尽量让全班同学都熟练诵读这首诗。只有在学会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够让教师准确判断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首诗的精神主旨。


二、整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让学生得到表现机会
        在运输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阅读题目都会有一些比较适合朗读出来的经典片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为了节省阅读时间,往往会将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给弱化掉,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朗读课文,表现自己。虽然学生最后还是完成了阅读任务,但是没有仔细朗读,反而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在现代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格外注意阅读教学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阅读任务是否完成,也应当注重学生朗读效果的具体表现。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而由于本篇文章内容并不算太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高朗读要求,让学生朗读全篇课文。在引导学生朗读练习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些同学趁着朗读开小差,或者不认真诵读的情况,教师也应当采取一些更加有趣的策略,让学生在进行朗读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朗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和朗读活动。
        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让同学们自由结合一起朗读一人诵读一段。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问一整个组的同学,让每一个同学指朗读自己负责的部分,不仅减小了学生的朗读练习压力,更为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均等的表现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增强自信。同时还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果有学生自我感觉练习情况非常良好,教师也可以让该同学首先为大家做一个示范,让同学们为该同学的表现进行打分。通过课堂评价的办法来提高朗读课文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兴趣和活力。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起来朗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之前可能并没有当众朗读过太长的文本,在邀请学生进行初次朗读时,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多多表扬的评价策略。从正面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朗读信心,这样也有利于鼓励其他学生,激发其他同学自发上讲台进行朗读的信心和勇气。在邀请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也要注意及时鼓励那些平时不愿意自我表达的同学多多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信心,爱上自我表达带来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自我效能,感恩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使学生成长为更加自信的同学。
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模式。同样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变得更为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注重完善现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机制,为实现高效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灵. 加强初中语文朗读训练的方法初探[J]. 赢未来, 2018, 000(010):P.226-226.
[2]张丽芳. 初中语文朗读训练与能力提升的探讨[J]. 语文教学之友, 2018, 037(003):33-34.
[3]鲁义芬. 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探索[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6):0076-00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