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杰
集安市实验小学 吉林 集安 134200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增加更多的元素辅助完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学习课文,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运用到语文课堂上,从语文教学的写作、表达等多方面出发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朗诵、阅读、表达和写作等能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他,通过学习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营造比较贴近生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学会运用学习的知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教学,语文是涉猎比较广泛的学科,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课本学习到的内容是有限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有限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很多情况下教师仅仅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学生机械的学习,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十分有限。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使得语文的学习变得枯燥与乏味,语文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升。
为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思考更加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形式,通过融入更多元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开展情景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阅读感悟体味情感,学习语言知识。阅读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的最有效手段。阅读时通过分析语言文字,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处于认知水平的初级阶段,阅读能力也比较有限,面对抽象的语言时会变得非常困惑。针对一些文章表达的情感可能也很难自己体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帮助他们建立文章的情感基调。比如在对一些古诗词的学习时,小学生可能都能背诵,但是诗歌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都和诗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毕竟相关,这个时候通过生活化的形式为学生构建时代背景,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情感。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多类型阅读文本出发,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呈现等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提高学习兴趣,也能轻松理解蕴含在文章中的内涵。在对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带大家了解文章背景或者创设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同时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实践得真知,要锻炼学生得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生活然后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对课本内容学习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的比较少,这就对他们的阅读和学习造成了局限性,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比如在对季节的写作练习中,可以通过到户外采风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灵感,将观察到的事物和景色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很多的灵感和知识都是来自生活,通过带领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通过带领学生看农忙时节的忙碌,让他们体味粮食来之不易,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再比如在对《燕子》学习时,可以通过观看和燕子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形态,对学习内容有个更好的把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眼睛和世界交流,获取知识。
3.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背景等要有基本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明确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开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通过在课前预习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这些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语文的学习中主要是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学习时不同科目的内容不同但是方法是互通的,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我们就写作和阅读而言,写作离不开生活经历和阅读的积累,无论是对季节的描述还是对动物的刻画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要让学生学会的是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灵活转换思维的角度。
4.生活化角色扮演
在对课文内容学习时,每篇文章都是通过文字或叙事或描写,主要都是通过语言文字对生活信息进行记录,对于课文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小学生对于将文字转换为实际的表演可能有一些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将故事适当编写为小学生可以理解容易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故事情节深入的思考并从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目的是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一些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或者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形成自己的理解,不断的积累语文知识。在语文的写作、表达等环节要逐步的融入生活化,为学生创设比较熟悉的场景,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展现语文的内容,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
三、总结
小学语文的教学互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识的获取也都是源于生活。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生活化的方式,发挥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生动、新颖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积极思考,获得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喜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国琴.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快乐生活[J].小学时代(教师), 2015(07).
[2]殷慧.推开生命之窗促进快乐倾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作文功之路(下),20 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