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梅
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小学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作为当代人需要传承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教学十分重要。小学作为学生的智力及认知的初步开发阶段,传统文化的引导可以初步进行,而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当代中华文化最初的教育学科,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最为适合。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对课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教学,从而达到文化的传承。
关键字: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更,世界一体化的推进,他国文化的引入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更有甚者已经渐渐消失。外国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因此小学语文需要担任起此重任,校园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积极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得小学生从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育方式不够完善。当今小学教育目标已经开始为小升初开始进行准备,往往疏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课本中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一带而过,老师的精力大多放在了课堂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上,因为老师的教研任务繁重,除了课堂讲解的任务,还需备课、学校考核等任务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安排不够合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大多数都内容都在课本内,课本内所存的教育问题却少之又少。对于语文教材来说,他的发掘及补充还不够,教材作为老师讲课的依据,传统文化很难被意识到,学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导致传统教育在语文课本中黯然失色。另外,小学教育仍旧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背诵,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没有相应的引导,从而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效率低下。
传统文化的课外活动安排少之又少。当学生只局限于教材的学习中很难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即使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也可能只是听了,并没有用心地去学习。对于此,未来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可以举办相应活动,例如对孔子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对孔子进行了解并展示自己了解的相关内容;或者学校可以开展诗词文化的校园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诵,学生也可以根据典故对古代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凿壁偷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激发兴趣。同时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班级活动,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讲故事,学习带有传统文化的歌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展故事会,利用端午、中秋、春节假期空闲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进行记录,开学后发表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并根据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解,通过生活积极的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学生自身对传统的认识,积极的交流传统文化,从而从各个角度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开展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氛围
作为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底蕴需要积极的学习。
由于外来事物对传统文化不断地冲击与打压,导致许多优秀文化不被传承,因此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为了学生的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老师需努力营造浓厚的传统氛围,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老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实施:例如,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每周进行板报展示,并在每周一小组成员进行板报故事来源及含有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在寻找案例时进行学习,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协同合作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演讲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除此还可以校园广播进行介绍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打造学校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通过书本初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书本作为学生对知识最直观的感受方式,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观有效的方式。首先,最为基础的就是语文教材的运用,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也是经过教育部严格审批的,语文教材含有着丰富多彩的诗词古文,老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对传统文化更深一步进行探讨,例如老师在讲解到《赠汪伦》这篇诗歌时,除了要介绍作者李白作为“诗仙”的才华,还可延展到其他诗人,如“诗圣”杜甫,讲解他们的故事、诗词、及不同的报复理想,除了作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诗词来体现传统文化,此首诗歌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现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对朋友的重视,从而达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国历史中还有其他许多值得学习的诗歌与古文,他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除了语文教材,经典读物的阅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有四大名著,作为小学生虽然很难的去理解与阅读名著,但也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进行理解,另外《论语》作为又一优秀文学作品,老师可以通过对论语的讲解,从而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又一引导。
(三)重视课外教学积极提高传统文化认知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内涵着浑厚的文化底蕴。按照国家的要求,重要节日都会有假期,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来说,传统节日是弘扬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在此期间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无论是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清明节的祭祖、端午节对屈原的祭奠,还是中秋佳节的团圆、春节的喜庆祥和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那么如何利用课外教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与弘扬呢?对于有假期的节日,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记录在假期内与家长度过节日的所思所想,并到学校内进行分享自己所认识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除了老师的安排,家长也应积极配合传统文化的输入,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经典读物,同时在传统节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氛围,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所以传统文化的教学十分重要,让学生从小意实到中华文化的渊博,培养好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结束语: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要,将小学语文与其相结合,更好的导入课堂中,通过老师悉心的指导,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形成文化烙印,积极地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成功的开展,有利于文化更好的弘扬,在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同时,将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宣传。创造一个文化校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品格,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夏红.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8):122.
[2]王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天津教育,2019(31):115.
[3]王春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中华少年,2019(3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