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萍
吉林省白山市第二十中学 吉林省白山市 1347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感,深化学生感悟,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知。另外,朗读教学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本文结合相关教学,探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策略探析
前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并且明确指出朗读的要求,通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朗读,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朗读中融入自身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具备的魅力。对于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都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并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理解文章段落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感受文章内涵,并通过朗读训练锻炼学生讲述事物的能力,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教师以身作则,进行示范
对于朗读教学,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与引导,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快速上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在教学课堂上,用口齿清晰的普通话为学生朗读相应的文章内容,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朗读教学,将朗读教学当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并依据教学设计流程与环节,并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朗读过程,并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指正与引导。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朗读信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加强学生朗读训练。
例如:以“雨的四季”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画面美,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作者在文章中赋予“雨”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笔之细腻。以及在朗读的过程中品读美句,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让学生掌握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应景的音乐,烘托一些气氛与氛围,然后展开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进行一下示范,随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抑扬顿挫,如果把控语速与节奏。
二、反复吟诵,体会重章复沓之美
对于所有艺术的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两种因素,其一是重复,其二是变化。很多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都会结合一定的音乐旋律进行适当的重复,从而营造出更加美妙的音乐声音。对于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初中语文涉及的文章内容,都是精心筛选与编排的,每一篇文章都十分优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吟诵,促使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重章复沓之美。
例如:以“蒹葭”这首诗歌教学为例,这是一首采用重章复沓形式的歌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相应的内容,在学生充分理解之后,让学生总结这首诗具备的特点与特征。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划分,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积极的探讨,学生总结出,这首诗共计分为三章,每章的内容与句式都大致相似,没有变化几个字,其他的内容都是反复叠咏。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将其他几章去掉再进行朗读,体会一下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反复吟唱的美感。
三、教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虽然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但是教学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对于朗读过程中如何掌控语音轻重、停顿长短、语速、语调等方面,教导学生相应的掌控方法与技巧。在现代诗中,朗读时要凭借标点符号进行适当的停顿,更小的停顿好通过看词的组合。并且,要结合朗读内容,判断出自己的朗读语气,还要赋予朗读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抑扬顿挫,赋予朗读内容相应的语气,充分把控朗读节奏。另外,还要注重句子中的重音,在进行词义区分时,要注重读出重音。总之,对于朗读,有着很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朗读训练中逐渐掌握。
总结: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整体把握朗读内容,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加强自身朗读水平的提升,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精心指导学生,传授学生朗读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韵律与节奏,促使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神韵美感,为学生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地秀.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645.
[2]徐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8):48.
[3]周诚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20,(1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