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王煦
[导读] 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基础教育。
        王煦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夹寒箐小学   663703
        摘要:目前,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就现阶段而言,课堂情境教学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而情境教学作为现阶段最受欢迎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合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有利于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前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也越发的提高,小学是每一个学生的萌芽时期,此阶段教育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下开展教学,以求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以及教材上的内容来理解,毫无新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导致语文成绩并不理想,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因此,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并根据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构建趣味性的高效课堂。
        以《端午粽》一课为例,在现实生活中,端午节是小学生们十分熟悉的节日,又称端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端午节到来的时候,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庆祝方式也不同。常见的比如:赛龙舟、挂艾草、拴五色彩绳等等,五花八门。而唯一不变的是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因地域及生活习惯不同,粽子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南方人喜食咸味粽,一般用鲜肉和蛋黄为馅;北方人喜食甜味粽,多以红枣、豆沙为馅;而闽南人以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每到端午节,根据各地风俗不同都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自己又参加过什么样的端午节庆祝活动,或者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粽子。如此运用生活化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致使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从而抱着应付的心态被动的学习。而问题,是求知欲的根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主动的探究和思考。
        以《春夏秋冬》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比如:在每一年里都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这四个季节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你们又喜欢哪个季节?请学生自己先思考一下,然后说一说四个季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再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季节,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四节的变化特征,从而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积极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让课堂更具有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构建高校课堂。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有较多的优势,而且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引领学生通过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使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课堂知识。更能够开启小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日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在教授本课前,教师可以先导入《三顾茅庐》的故事。这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帮助刘备。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刘备三次请他出山。教师可以由此为切入点,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讲述诸葛亮如何巧施妙计,草船借箭。让学生明白了诸葛亮是一个才智过人,神机妙算的人,同时也解答了学生的疑惑。可见创设故事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一定的向往,而面对枯燥的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排斥。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生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来开展教学,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小学生往往对表演有着强烈的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其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加深记忆。在表演过程中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真实、生动。在这样的欢乐气氛下,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学习水平的同时,突显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总结: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其有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婷.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20,(2):112.
[2]雒丽.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2):156.
[3]李鹏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J].才智,20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