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
辽宁省锦州市逸夫中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视野,锻炼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感悟与情感,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下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是现下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比较阅读法,能够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本质。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各种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深化学生理解能力,加深学生感悟,有效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表达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内容,但是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为优化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对比阅读法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一、初中语文阅读应用比较阅读方法的意义
其一,新课标指出,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阅读分析与剖析,并进行期待、反省、批判等环节,实现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文本作为基础,不能脱离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逐渐形成自身的体会,从而从阅读内容中提炼出属于自身的独特理解与分析,以及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与质疑。对于这种教学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探究阅读内容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
其二,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应用灌输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没有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联系比较,在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自主阅读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削弱。
其三,比较阅读方法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而且很多著名作者与教育家都倡导教师应用比较阅读法,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比较阅读法的策略
(一)结合阅读内容,合理应用横向比较法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诸多知名的文学家,这些文学家结合自身情感与体会,借助各种事物进行写作,并且具备一定的主题。并且,每一种事物都有大量相关的文章内容,以“酒”为例,就有大量的古诗和文言文。
对于这些写作,虽然主题大致相同,但是,运用的写作手法与表达的情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阅读,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分析相似主题内容具备的差异,通过找差异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在进行横向比较法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引入能够比较的文章,为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与内容。并且, 选择的文章难度也要适宜,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如果引入的文章难度过大,很容易打消学生阅读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
例如:以“春”这一篇阅读教学为例,教材上选择的是朱自清的散文,教师可以引入张晓风的《春之怀古》进行对比阅读,先引导学生大致阅读这两篇文章,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手法,以及两个作者笔下春天有哪些不同。随后,让学生探究这两篇文章描写春天的侧重点分别在哪,以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够对两篇文章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深化学生感悟与体会,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二)合理运用纵向比较法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对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为学生剖析写作手法,但是,都忽略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影响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讲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抒发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纵向比较法,对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纵向分析与比较。
对于纵向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作者的生平感受到作者不同时期的情感波动与起伏;其二,是选取作者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深度的对比,让学生比较作者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手法的差异。
例如:以“武陵春·春晚”这篇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为对比对象。对于李清照这个诗人,早期生活比较顺利,和第一任丈夫十分甜蜜,所写的作品比较积极与清婉,到了晚期,作品就比较凄凉。不同时期的作品,与作者的经历与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通过这些对比,能够促使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历程。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法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并且,对于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也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与认知。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开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比较阅读法,能够有效对阅读作品进行对比,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语言表达、写作特色、艺术特点的感悟与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合理应用不同的对比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坤义.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黑河教育, 2018, 000(004):18-19.
[2]林琳.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6):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