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郑菊
[导读]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郑菊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数据采集本院就诊72例ACI患者,“护理差异性”分对照组(常规护理,n=36)、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n=36),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值、FMA值更高,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此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认知功能
   目前常见的神经内科病症是急性脑梗死(ACI),中老年群体常见,流行病学显示,此病在老年群体患病率高达60%,多在安静、睡眠时发病,脑组织因供血不足、引起氧化变性或凋亡,直接损害脑神经系统,病因多于遗传、生活节奏、饮食等因素有关,发病后2d内达到峰值,呈头痛、眩晕及吞咽困难等不适,且此病引发的损害呈不可逆性、增加治愈难度,约有80%群体主料后呈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因此早期提供对症护理有积极作用。张一凡[1]证实,常规检查、维持电解质均衡及体征监测均是传统护理,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分析ACI患者行对症护理疗效,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研究法,本医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间就诊72例ACI患者资料,其与家属知情、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观察组(36例):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6-68岁,平均(56.47±5.32)岁;发病时长4-46h,平均(24.38±3.69)h;患病处:小脑14例,脑叶13例,基底节9例;对照组(36例):2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47-69岁,平均(56.64±5.17)岁;发病时长6-48h,平均(24.69±3.25)h;患病处:小脑15例,脑叶14例,基底节7例。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检查、病情护理、监测体征及预后指导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①早期康复:待疾病稳定,循序渐进的开展早期护理,对患者关节、肢体功能行被动活动,协助对患侧肢体按摩、下床活动,待稳定后转移到下床步行、平衡训练及更换体位等,也可指导穿衣、洗漱及用餐等。
②情志调理:与家属沟通,初步掌握患者性格、家庭及社会关系等,利用心理学知识评估心理状态,借助暗示、情绪感染、释放压力等方式,改善心理应激性,鼓励阐述内心想法、疾病看法,告知治愈良好病例,提高主观能动性。③生活指导:以护理评估结果为基点,叮嘱患者平时饮食合理,控制盐分、脂肪及糖分摄入,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根据体质、调节饮食计划,阴虚者多喝果汁、绿豆汤,少吃肉,痰湿型者多吃五谷杂粮,患者均戒烟戒酒,少吃过冷、过热等食物,避免影响疾病恢复,且多喝水、定期按摩肛周及腹部,指导锻炼肛提肌、腹肌,养成定期排便习惯,避免便秘,指导用患侧洗脸、刷牙等,提高肢体协调性。④穴位按摩:体征平稳,按摩患者上下肢,其中上肢按摩内关、曲池及合谷穴,下肢按摩膝眼、照海、阳陵泉、足三里及昆仑等穴位,选择点压、揉按、拿捏等手法,以患者酸胀、麻木感较适宜,按摩各穴位5min,2次/d。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测评认知功能(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30分,认知正常的标准为分值在30分以上,得分越高越好)、运动功能(参照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得分越高越好)。
   护理效果:参照Barthel指数(BI),活动项目10个,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显效:BI值≥90分,生活能自理;有效:BI值80-89分,生活基本自理;无效:BI值≤79分,生活难自理,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干预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值、FMA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指标比较(±s,分)


3 讨论
   研究报道,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效果,具以下优势:①早期康复锻炼能改善肢体功能,从循序渐进、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改善肢体功能,被动、主动的活动肢体,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功能康复;②情志调理能改善心理应激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弱化忧虑、担忧等心理,促进心理健康,且借助暗示、感染情绪等方法,利于消除顾虑、稳定情绪,保证患者身心状态良好、增强护理效果;③生活指导涉及营养支持、患肢锻炼等,增强免疫力、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保证疾病恢复获得有效的营养,且协助锻炼患肢,更利于提高其灵活性、协调性,促进机体恢复、改善肢体功能;④穴位按摩能发挥温经通络、祛瘀消肿及活血化瘀功效,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改善神经功能,具有实践价值。
   本研究示:①干预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值、FMA值更高,P<0.05,表示对症护理能改善认知、运动功能,借助被动、主动活动,提高康复效果,缓解不适;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说明本文与王奚[2]文献相同,因此对症护理在增强护理效果方面显示独特的优势,搭建和谐护患关系、达到远期疗效作用,具可借鉴性。
   综上所述:ACI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推动护理流程进展、改善预后,具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张一凡,刘鹏.急性脑梗死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313-314.
[2]王奚,吴淑芳,潘卫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8):1067-1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