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普外科鼻饲营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鲍宁华
[导读] 分析普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中,应用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鲍宁华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中,应用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普外科手术后实施鼻饲营养的患者,随机将之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将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进行对比。结果: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两组的L/M比值以及血二胺氧化酶水平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阶梯式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好,不仅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还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鼻饲;普外科;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临床实践研究证明,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顺利进行。有研究认为在患者鼻饲营养期间给予其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通过递进式的护理方案,使患者逐渐适应营养支持,以便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86例普外科手术后实施鼻饲营养的患者,研究的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中,男、女23、20例;年龄36~70岁,平均(45.63±2.55)岁;其中胃肠手术者25例,胰、十二指肠手术者18例。干预组中,男、女25、18例;年龄36~73岁,平均(45.88±2.31)岁;其中胃肠手术者24例,胰、十二指肠手术者19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术后接受鼻饲法肠内营养支持,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取出用石蜡油润滑过的胃管,从患者的一侧鼻腔缓慢插入咽喉部位,再缓慢推进到胃中(一般胃管置入长度为45至55 cm,听取胃部气过水声判定胃管到胃内),并加以妥善固定。在给予肠内营养时,需要依据Harris Benedict公式计算患者的基础能力消耗,并计算每日所需的营养剂;营养液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厂家:Milupa GmbH),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剂量的控制。并给予常规的营养干预,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当严格控制滴速,注意管道护理,并且定时做好口腔、鼻腔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第一阶段,在患者入院开始重点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机体器官功能进行维护,在患者禁食、胃肠减压期间,应当给予患者白蛋白、生长抑素等使用,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胶体、晶体的补充,维持机体内外环境。
  (2)第二阶段,在患者术后1小时给予给1.2.1的方法留置鼻饲管,术后1天持续泵入营养液,在泵入之前使用500毫升温开水,以每小时30毫升的速度泵入,如果患者无异常,则实施肠内营养,温度为39至41℃,剂量:300至500毫升,速度:300至500毫升/小时,时间:10至12小时,24小时更换一次输注管。
  (3)第三阶段,在患者术后4天至出院,待患者胃肠功能建立后,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应当增加营养摄入,维持正氮平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统计并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含: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以及血二胺氧化酶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两组的计数、计量资料n(n%)、(±s)、行χ2、t检验。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胃肠道不良反应
  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表1。


3讨论

  当前胃肠动力学研究认为,进行腹部中等强度手术术后6小时内,能够测得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波,则认为患者的胃肠动力已经恢复,因此在普外科中将术后6至24小时设定为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时间[2]。胰十二指肠等手术的患者代谢分解较为旺盛,能量消耗大,加之腹腔炎症、刺激等因素,使得蛋白的丢失更多,胃肠功能受到抑制,不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而给予其营养支持较为重要。
  相关研究[3]指出,给予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营养物质对肠粘膜产生刺激,继而改善通透性,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但是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容易引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可能会中断治疗。给予患者阶梯式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后,用一种递进式护理干预的方式,使患者逐渐接受肠内营养,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在实施阶梯式营养支持护理过程中,第一阶段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液体等的补充,保证机体平衡;第二阶段结合患者的病情,先试行肠内营养,用温水先刺激患者的胃肠道,没有异常后,逐渐给予营养物质;第三阶段逐渐指导患者过渡为普通饮食。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阶梯式干预相对而言更理想,可以将被动接受营养支持,转化内逐渐适应营养支持,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本文还对两组的肠道功能进行了对比,结果没有差异性,L/M可以反映肠道的通透性,也能够反应肠道黏膜功能,而血二胺氧化酶水平可以反映肠道黏膜功能,两组在接受肠内营养后肠道功能均有改善,但是相比无差异。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阶梯式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同时,利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减少。
【参考文献】
[1]祝莉,李芳,朱淑静.阶梯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普外科鼻饲营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4):724-727.
[2]王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12(10):59-60.
[3]邵君,石君惠.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6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