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效果的随访与分析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效果的随访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刘兰
[导读] 对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刘兰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对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7年6月-2020年3月,共计88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本次实验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编号分别为奇数与偶数。通过基础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疼痛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分析及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及出院时间。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分别为(4.2±2.4)分及(7.1±2.6)分,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缩短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分别为(8.5±3.7)天及(14.2±3.9)天,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其在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发挥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全麻;骨科;普外科;疼痛护理;基础护理
前言: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痛苦,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顺应性较差,不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民众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疼痛护理模式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因此,对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共计88例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参与其中,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88例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实验开始于2017年6月,结束于2020年3月,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患者编号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年龄中间值为(43.8±3.9)岁,年龄上限为67岁,年龄下限为22岁,25:19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中间值为(43.9±4.1)岁,年龄上限为69岁,年龄下限为20岁,24:20为男女比。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之间差异微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伦理委员会准可进行本次实验;自愿参与原则是本次实验开展的依据和基础;实验对象具备配合实验的能力。排除标准:手术失败;患者身体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患者中途放弃本次实验;患者亲属中断实验的开展[1]。
1.2方法
  通过基础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疼痛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疼痛护理模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及其亲属详细讲解手术的流程及必要性,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病情,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情绪,以此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的饮食及行为进行规范,避免患者生活方式不当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正视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充分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患者对患者感受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询问患者的喜好及生活习惯,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卫生的恢复环境。此外,护理人员可以在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
1.3判断标准
分析及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及出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工具对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x±s)、(n)加以指代,(P<0.05)数据差异凸显[3]。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4.2±2.4)分远远低于(7.1±2.6)分,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时间
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缩短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8.5±3.7)天远远短于(14.2±3.9)天,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手术治疗在骨科及普外科患者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基础护理模式相比,疼痛护理模式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优势较为显著。疼痛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患者的感受,通过知识宣讲、心理干预、环境管理、应用镇痛药物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以期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共计88例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参与2017年6月-2020年3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4.2±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7.1±2.6)分,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8.5±3.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间(14.2±3.9)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实验结果显示,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次实验表明,疼痛护理在降低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疼痛护理在全麻骨科和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发挥的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冬梅.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效果的观察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9):238.
[2]任永红. 探究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胆囊炎术后疼痛的效果[J]. 名医,2019(06):152.
[3]李娟,杨琴. 肩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针对性的护理[J]. 新疆中医药,2019,37(04):79-80.
[4]李清华.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