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办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倪艳?
[导读]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办法

倪艳?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办法。 方法 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纳入我院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的34例行综合护理,普通组的34例行传统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94%)低于普通组(17.65%),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普通组(85.29%),P<0.05。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所降低,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疾病等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作为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所致,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多发于下肢远端和近端,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尽早预防[1]。故本研究纳入我院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旨在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纳入我院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有患者34例,女性15例,男性19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2.19±4.36)岁。普通组:有患者34例,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3.22±4.57)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所纳入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知晓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不存在其他合并症,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方法
   干预组: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并强调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必要性及预防小技巧,提高患者自管能力。(2)用药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行抗凝药物治疗,此时应了解药物的使用规范,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同时增加巡房次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3)功能训练:术后初期可行被动运动,让护理人员活动患者关节并按摩肌肉,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后,逐渐进行主动运动,可适当下床进行锻炼,增加静脉回流及血流速度,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弹力袜护理:术后对患侧肢体行气压治疗仪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或将弹力袜套在患肢上,能避免血管内膜受损,增强患者瓣膜功能,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普通组:传统护理,即患肢检查、运动指导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依据是院内自制问卷,问卷回收后进行评分,分值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在70-89分之间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术后存在切口不愈合、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在众多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原因多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若病情加重,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会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有学者指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在本研究中,通过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小技巧及预防必要性,可提高患者警惕性,规范自身行为,术后在遵循医嘱的条件下给予患者抗凝治疗,能避免血液淤积,达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3]。由于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活动受限,此时护理人员辅助患者锻炼患侧关节,同时适当按摩患侧肌肉,可促进患侧血液流通,后期进行下床锻炼,可促进静脉回流及血流速度的增加,从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此外,将弹力袜套在患者患肢侧,可增强瓣膜功能,避免损伤到血管内膜,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94%)低于普通组(17.65%),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普通组(85.29%),P<0.05。可见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改善患者生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可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预防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淑芬,蓝志明,王建, 等.桃红四物汤结合物理疗法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6):805-809.
[2]李婕,丁晓飞,沈晓晓, 等.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55-158.
[3]胡晓艳.术后早期体位干预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1):90-92.
[4]张于梅,陈铃,何姚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