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龄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 王建华
[导读] 研究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


                   王建华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RICU病房收治护理的重症肺炎高龄患者40例,通过双盲抓阄法将其分为比对组(n=20)及预见组(n=20)。比对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干预;预见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比对、预见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指标检查情况及预后风险评分。结果:护理后预见组患者的预后风险评分均显著高于比对组;预见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检查情况显著优于比对组,数据具备统计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降低预后护理过程中的死亡风险,辅助疗效的达成,推荐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高龄重症肺炎;生理指标检查情况;预后风险评分

   肺炎患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危重患者发病迅速,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及基础疾病,肺炎的加重易合并多器官病变,或导致休克、致死,对患者的健康及预后均有较严重影响,因此需要更为有效及时的治疗及护理[1]。护理期间一方面需针对病毒或真菌类别进行抗感染治疗,另一方面需针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支持护理。预见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需求、生理指标等,提供更为细致化的护理服务。本文针对40例重症肺炎高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方案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其生理指标检查情况及预后风险评分,结论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列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RICU病房收治护理的重症肺炎高龄患者40例,通过双盲抓阄法将其分为比对(20例)、预见(20例)两组。比对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65-82周岁,平均(73.25±7.75)周岁;预见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66-85周岁,平均(75.72±8.28)周岁。患者个人资料数据结果无统计差别(P>0.05),校验合格。
1.2方法
   比对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干预:对患者给药及采用相关医疗器械治疗,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配合合理康复规划等。
   预见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预见性治疗知识教育。对其疾病的发生机制、注意事项,治疗的药物说明、器械用途等进行有效告知。宣教方法可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2]。治疗知识教育可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避免因不适等导致意外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2)预见性健康心理引导。患者因长期治疗或病情较重常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应采用预见性心理引导,通过一对一沟通方式指导。对于使用医疗器械无法说话的患者,需根据患者的神态动作猜测意图,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心理状态良性发展[3];(3)预见性治疗支持干预。随时观察患者指标,对指标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并预见性采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加强、体位引流排痰、吸氧治疗、低流量持续给氧治疗等配合护理干预。对于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遵医嘱加强给药配合治疗。并随时观察患者体征,如嘴唇紫绀患者为心力衰竭,需及时抢救;(4)预见性出院或转科前护理。出院前,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较好,易对治疗产生松懈态度。因此需再次对患者讲解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出院或转科后复发,提醒其定期复查,并告知家属监督治疗。列出高蛋白易吸收食谱,平衡患者营养水平,讲解康复锻炼办法,帮助肺功能恢复。建立电子医疗档案,便于随访及复查需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理指标检查情况及预后风险评分。生理指标测定患者的D-二聚体值、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及乳酸浓度。采用APACHE-II评分量表进行预后风险评分,0-71分,分数越高死亡风险越高。患者的预后风险评分越低,生理指标测定越趋于正常值范围,护理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校准计量数据,表达“平均数值±标准差值”,x2检验校准计数数据,表达“n%”形式表达,P<0.05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检查情况及预后风险评分比较
   预见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检查情况显著优于比对组;预见组患者的预后风险评分均显著高于比对组。数据具备统计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常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高龄患者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的改变,可并发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对于重症肺炎患者需在加强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配合,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同时,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及治疗。
   本文研究发现,常规护理办法仅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及监测护理等进行干预,高龄患者通常对治疗过程存在困惑,常出现心理状态波动情况,治疗依从度降低,导致其临床症状改善欠佳。
   总结护理体会可知,对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提升护理应用效果的达成。治疗知识教育向患者普及治疗知识,从而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减少患者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配合心理引导,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也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配合治疗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辅助治疗效果的提升,也对预后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最后在出院或转科前再次预见性护理指导,为患者讲解延续治疗、康复锻炼、饮食平衡、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在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针对高龄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辅助提升了预后效果的达成,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慧玲.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124-125.
[2]钟小红.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2):137-138.
[3]姜海欧. 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6):343-344.
[4]王淑萍.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