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降低门诊患者肌注黄体酮不良反应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余小敏 梁群好
[导读]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黄体酮治疗的690例IVF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余小敏  梁群好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529100)

摘要:目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黄体酮治疗的690例IVF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方法:将690例患者随机为观察组330例和对照组360例,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遁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与硬结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注射黄体酮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体酮;肌肉注射;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人们对生育要求提高,人们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孕育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多肌肉注射黄体酮作为辅助生育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黄体酮进入人体后可以快速地被人体吸收。黄体酮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价格低,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属于临床常用药物。但是黄体酮属于常见的油性制剂,血药浓度极高,粒较大,难于溶解。由于治疗周期较长,以及药物本身的特性,患者经常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影响药效的吸收。为解决注射黄体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引入循证护理[1]。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门诊患者肌注黄体酮不良反应的作用,进行本次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月于我院接受黄体酮肌肉注射的69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30例,女性,年龄18~49岁,平均(29.00±7.2岁)每天肌内注射40mg,对照组360例,女性,年龄18~49岁,平均(29.00±7.2岁)每天肌注40mg,两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值<0.05)。
1.2纳入标准:诊断为先兆流产,需每天肌注黄体酮40mg保胎的患者。
     排除标准:使用黄体酮催经的。
1.2.1具体方法
   一,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根据以往护理的情况,与医院的现状,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循证护理计划,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方法以下。
1.3循证护理的应用
1.3.1   注射准备与向患者宣教
1.3.1.1  循证依据  黄体酮虽为保胎药,但是作为进入人体的药物,孕妇们都很担心药物对胎儿是否有不良反应,造成恐惧感,在注射时使肌肉收缩,加大进针的难度,同时也加剧疼痛感。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很重要的。
1.3.1.2  护理干预  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亲切,让患者快速熟悉环境,可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告知黄体酮的药理作用,解释注射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同时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心。
1.3.2   注射部位的选择
   1.3.2.1循证依据   臀部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较丰富部位,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其中以臀大肌较为常用[2]。在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是进针、拔针快,推药慢。能够有效地减少组织的损伤,缩短患者感受疼痛的时间,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传统定位法有2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画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位。对于发育不良者肌注宜浅。
   1.3.2.2   护理干预   安排患者注射部位。单日在左臀注射,双日在右臀注射,且最近的2次的注射点要相距最好大于1cm,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开感染,红肿,硬结部位。
   1.3.3  无痛注射法
   1.3.3.1  循证依据   为了更好地促进黄体酮的吸收,注射时采用常规针头,在注射完毕后注射部位常出现药物沿针眼渗漏及皮下硬结,不仅影响了药物的吸收,也极易引起皮下组织的损伤。另外,黄体酮作为性激素,要求剂量准确,药物的外渗及硬结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3],Z径路肌肉注射可防止药物的外渗,减少局部的不良反应。
   1.3.3.2护理干预 ①Z径路肌肉注射[4]: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使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个方向侧移1~2cm左右,然后以左手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针垂直进针,药液注射完后停顿5~10秒拔针,然后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位置还原。②留置气泡:在抽吸2ml黄体酮药液后,再吸入0.2~0.3ml空气,注射时将气泡弹至最上端。
   
1.3.4  健康教育因素
1.3.4.1 循证依据  除了正确的护理操作外,其健康教育很重要由于黄体酮药物性质导致局部吸收困难,所以早期的护理干预显得很重要。有研究表明[5]按摩+马铃薯片+湿热敷是预防和治疗肌肉注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据文献[4]报道,按摩可增加局部肌肉的伸展,使牵拉的肌肉得到放松,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热敷能促进局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消散。《本草纲目》提到马铃薯内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消肿等功效。新鲜的马铃薯具有散瘀,解痉,止痛,消炎,利尿,促进损伤的组织细胞恢复的作用。
1.3.4.2  护理干预 ① 给首次注射黄体酮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之患者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对此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从而配合工作,在家中能执行相关的自我护理措施[6]。
   ②具体操作如下:1.叮嘱患者在注射黄体酮后5~6小时待针眼完全关闭后用温热毛巾对其注射部位进行热敷,切不可注射后立即热敷,立即热敷由于针眼没有完全关闭而导致药液外渗或者进入微生物,容易出现红肿、痒痛等炎性反应。2.在热敷后进行按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患者可以将洗净的新鲜马铃薯切成0.5-1cm的厚片敷在注射部位,并加以固定,每天2次,每次外敷30-60分钟为宜。第二天注射时,护士及时询问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并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问题或理解不足之处进行详细的讲解。

1.4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肌注黄体酮14天,比较两组患者肌注局部的疼痛程度 ,并在每天注射的过程中根据疼痛程度,分6级,0级为无痛;1级有痛感但并不严重;2级为轻微疼痛,有不适感;3级为疼痛且伴有患者痛苦;4级为疼痛较剧烈,并感到恐惧感;5级为剧痛,不能忍受。
   硬结分度:注射部位硬结直径>5cm,质地硬,对注射产生妨碍者为重度;注射部位硬结直径3~5cm,压痛轻微,对不妨碍注射者为中度;注射部位硬结直径<3cm,不存在压痛者为轻度;注射部位没有硬结出现为无硬结。


2讨论
   循证护理是当前较好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自身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三者完美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个案。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本院作为妇幼保健院,以保胎患者例较多,黄体酮因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成为临床的常用药物,但由于药物性质及治疗周期长等原因,较容易导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等情况出现。通来循证的方法解决护理问题,发生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可以立即寻找病因,对症治疗。让本院的护理人员深刻了解了黄体酮及肌注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制订了更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肌注后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循证护理让本院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循证护理降低门诊患者的黄体酮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青苗、金彦、陈捷、沈浣、蔡林.肌肉注射黄体酮致局部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 (5):300
[2].熊浩然、孙丽仁、熊青.肌肉注射黄体酮引起迟发型注射部位硬结1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12
[3].霓虹、孙津津、章勤.土豆片贴敷法治疗肌肉注射黄体酮所致皮肤硬结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7(2):89
[4].Z径路肌内注射与传统注射方法不良反应比较[J].《护理学报》2016,13(2):120-21
[5].张娜,任玉蓉,阳秋良,唐群芳.应用循证护理解决肌内注射常见并发症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000(22):137-137
[6].范翠平,邹欣,王衍冰.循证护理在黄体酮肌注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000(3):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