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张开兰
[导读]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手术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提出防治对策

张开兰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手术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选择医院麻醉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进行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及早期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MMSE评分。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干,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改善老年患者手术预后。
【关键词】?老年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认知功能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医院麻醉科接诊老年手术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各系统功能的下降,基础疾病多等原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术中麻醉用药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伤害,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加重其家庭负担[1]。因此,笔者对本院2年来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麻醉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进行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67.4±3.6)岁;体重为53k~79kg,平均体重(64.62±2.37)kg;排除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精神异常及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施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⑴心理护理干预:术前用药和镇静药物也可损害认知功能,所以,对入室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沟通,掌握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同时、关心、理解患者,消除其焦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因过度紧张而使用术前镇静药物及增加麻醉用量的情况;⑵麻醉选择的护理配合: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麻醉方式的不同出现POCD的比例有较大差距。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术前访视,配合麻醉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选择对患者适宜的麻醉配伍方法及麻醉剂量,避免或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⑶加强术中监测及护理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有研究者认为POCD可能与患者术中出现脑血流灌注不足、低脑血氧饱和度有关。尤其是术中频繁出现低脑血氧饱者。老年人心脑血管易发生硬化,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低血压和低灌注会导致海马、前脑室白质及基地神经节损害,是老年人发生POCD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护士在做好其他常规护理配合的同时,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采取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来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手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⑷麻醉复苏护理干预:术后,应加强麻醉复苏等护理[2],协助麻醉医师调整患者体位,促进吸痰并保证患者气道通畅,注意保暖,防止躁动;进行语言唤醒,在患者出现稳定自主呼吸后,予肌松剂气管拔管、面罩低流量吸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时间复、语言唤醒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进行比较,并于术后1d、7d对患者进行MMSE评分。MMSE评分总分30分,分值与患者精神状态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版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当组间数据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达。
??2 结果
?  2.1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老年手术患者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7天MMSE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5.63±1.55)分、(19.47±1.43)分;对照组分别为(18.78±1.41)分(25.52±1.8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 很多因素可引起老年手术患者出现COPD,一般发生在术后数天内,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抽象思维障碍等。重度的认知障碍则会导致判断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受限,影响患者社会生活能力。所以对老年人术后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在认真执行医嘱的同时应加强学习,掌握老年患者的特点以及导致老年患者发生COPD的诱发因素,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配合麻醉、手术医生加以预防。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麻醉护理配合及术中监护,及时发现异常,配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可能消除上述诱发因素;术中、术后的保温护理,避免手术低温,影响麻醉苏醒时间[3]。同时,术后进行麻醉复苏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清醒。该组资料显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以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手术患者出现 COPD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治カ.老年创伤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46-647
[2]陈佳, 全承炫, 汤观秀,等. 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3):238-242.
[3]肖巧华,谢美清.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全麻插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