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刘康 刘志勤 杨新佑 张锡平 陈健
[导读] 观察胫骨平台骨折(FTP)术后开展持续被动运动(CPM)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的价值。

        刘康 刘志勤 杨新佑 张锡平 陈健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7
        摘要: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FTP)术后开展持续被动运动(CPM)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FTP病人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康复训练,B组加入CPM。结果:FTP病人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皆有所增加,且B组高于A组;关节间隙角皆有所减小,且B组小于A组;B组并发症远比A组少,P均<0.05。结论:为FTP病人于术后行CPM不仅能够更加突出地强化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FTP;CPM;膝关节功能
        引言:
        FTP属于骨折的常见类型,这是由于病人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其胫骨平台区域的内外侧受力失衡,使得膝关节与胫骨间的力线被改变而致病。纠正FTP的最好方法便是内固定术,但由于术后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病人不易坚持依从,且削弱了膝关节的活动本领。CPM是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种康复手段,其主要方式为进行康复锻炼,有报道指出,这种手段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突出。基于此,我们特抽取80例FTP病人实施对照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接受手术的FTP病人均分为两组。纳入对象:①FTP病情确诊;②满足手术指征;③无认知缺陷;④知情同意。排除对象:①有心肝肾病或肿瘤;②资料不全者;③膝部存在陈旧伤;④存在膝部手术史。A组:男/女为22/18例,27~66岁,平均(57.41±4.63)岁;9例交通伤、21例摔伤、10例坠落伤。B组:年龄及其均值为28~68/(57.39±3.52)岁;交通伤、摔伤以及坠落者依次为8、23、9例。两组资料基本类似,P>0.05。
        1.2 方法
由同一组工作人员为这两组病人采取手术与护理服务。
A组在术后开展传统康复训练活动:①术后1~3d,引导病人于床上主动屈伸踝关节并锻炼股四头肌位置的长收缩功能,结合病人关节所表现出的承受力度来合理增加训练时常以及频次,并练习支腿抬高动作。②术后4~14d,让病人于床边坐着练习膝部的屈伸,结合其膝部承受力的变化来依次转换到借助步行器或手杖来下床行走,不得让患肢负重。病人满足出院指征后,告知其出院后需要掌握的训练肌力以及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每周由我们的随访医生视病人的实际情况来指定其锻炼所需达到的负重,共持续8周的随访。
        B组病人在术后加入CPM:第1d,由我们的康复医生(已经经过培训)为病人采取CPM训练,当其训练开始前,先以远红外线对病人的膝关节照射0.5h;继而,开始练习,按照病人的耐受度来规划其关节活动所需达到的角度范围,刚开始时逐渐由0°过渡至40°,之后可按照+10°/d来增加。运动时间为:2次/d,持续1h/次。结束整个训练后,持续冰敷膝关节0.5h。训练连续14d。病人满足出院指征后为其采取与A组相同的健康指导与随访活动,随访8周。
        1.3 观察指标
①功能评分;②间隙角大小;③并发症。
        1.4 判定标准
①借助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量表来判断膝关节功能好坏,该量表涉及到关节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以及上下楼等4项检测指标,总分越高说明病人的功能恢复越好;②借助X线检查来明确膝关节区域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力学变化[1]。
        1.5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2.0统计数据,计量/计数以(± s)/%表示,P<0.05即差异明显。
        2.结果
        2.1膝关节功能
    术前两组AKS总分无异;术后,B组的AKS总分显然要比A组高(见表1),P<0.05。

        3.讨论
        内固定手术是纠正FTP的常见措施,虽然大多数病人术后均能确保骨折愈合,但这些病人在膝关节恢复的质量情况以及效率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病人术后需要维持制动的时间较长,其循环系统不够通畅,致使浆液纤维蛋白在渗出后于关节囊内停留而易于粘连到纤维组织上,从而对关节的愈合构成了威胁[2]。而且,术后骨折附近受损的软组织会出现血肿以及渗出液等,削弱了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极易诱发关节僵硬以及关节囊挛缩等现象,这些不利情况会对术后康复造成很大的阻力。
有研究指出,对于接受手术的FTP病人而言,术后为其采取CPM训练能够突出地强化膝关节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对于行FTP手术的病人来说,在术后开展CPM训练可以有效地修复并保护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以及循环系统,能够抵制由于长期制动而造成的周围组织萎缩以及血运不佳的风险[3]。文中数据显示: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皆获得上升,且B组高于A组,同时,B组的间隙角还小于A组,这说明实施CPM可明显强化关节功能且改善病灶处的生物力学性能。此外,B组并发症远比A组少,说明采取CPM更能确保病灶处的安全。
综上所述,为FTP病人于术后引入CPM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并修复膝关节区域的生物力学性能,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颖,刘显东,曹万军等.持续被动运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07):531-533.
[2] 陈荣,孙志波,孙晨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内炎症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4):349-352.
[3] 王枫,冯宝华,雷博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0):1595-1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