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延续性护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刘德贤
[导读] 探讨个体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刘德贤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科室接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将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延续性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个体延续性护理;血压水平;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慢性疾病,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而言,高血压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稳定血压水平,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除了科学的用药外,患者本人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对于血压的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1]。延续性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针对慢性疾病或康复周期较长患者的一种护理理念,旨在将院内护理干预延伸至院外,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研究将以病例对照的形式,探讨个体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积极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科室接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纳入对象年龄≥60岁且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沟通交流障碍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n=40)男23例、女17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69.1±2.7)岁,高血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0.5)年;对照组(n=40)男25例、女15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8.8±3.1)岁,高血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0.8)年。研究经伦理会通过,经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健康知识宣教及复诊相关信息,研究组患者实施个体延续性护理,方法:(1)建立信息档案,于患者入院时建档,收录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和药物使用情况等;出院前夕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况等信息,综合制订延续性护理方案;(2)延续性心理干预,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由此影响其心理状态,由于高血压无法治愈患者的负面情绪多会长期存在,在延续性护理体系下护理人员须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必要的情绪疏导,让患者意识到调整心理状态对于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以引起患者的自我重视,同时通过积极的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再者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以正确的形式参与到患者的情绪管理中来,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3)延续性行为引导,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态,合理制订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但需要注意两点:①患者的饮食计划须适当考虑患者本人的饮食习惯,以免其由于抵触情绪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②叮嘱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效果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甚至有反作用,因此不得盲目改变运动习惯或增加运动量;(3)延续性药物指导,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详细告知患者每一种药物的使用目的、药理作用、正确用药时间及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叮嘱家属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并告知在未经专业医师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更不得轻信市面上的保健品和民间偏方。
1.3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②采用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指标包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五个维度,每个项目0~5分评估,共计20个项目,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③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X±S)与%分别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结果数据分别作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提示结果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统计显示:研究组院外分别出现血肌酐升高1例、高血压眼病1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率7.50%;对照组分别出现血肌酐升高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2例,并发症率10.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3914,P=0.5315)。


3.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受到社会老龄化及饮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社会各界关于高血压的防控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高血压尚无根治手段,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控制血压,避免并发症的同时改善自身的生存质量,由于疾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如何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2-3]。
   个体化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护理方案,一方面强调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强调将院内的科学干预方案延伸至院外,进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老年高血压的应用中,完美弥补了老年患者药物知识缺乏、依从性差和生活习惯不好的不足,但在具体实施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药物知识,部分老年人对于药物的理解停留在生病后的一种治疗手段,当血压稳定生活状态有所改善后,容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甚至会出现使用保健品、偏方等习惯,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知识讲解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监督[4-5];(2)饮食干预,老年人大多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轻易改变虽然有利于控制血压,但完全忽视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6],作好取舍对于保证患者的健康意义重大;(3)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会随着康复进程而发生变化,因此心理干预须持续性进行,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7-8]。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与研究纳入的病例较少或随访时间较短有关,须进一步研究跟进。
参考文献
[1]冯晗博,张鑫,李小寒.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4):331-335.
[2]陈华香,钟凤元,吴文清.综合护理干预配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20,17(2):30-31.
[3]殷德丽.个性化延续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68-1770.
[4]朱芳林,胡欣雨,钱丽,等.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促进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8):1342-1346.
[5]赵笑尘.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752-1753.
[6]励赛赛,章雪莲.延续性护理在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0,19(6):55-57.
[7]倪敏.老年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3-16.
[8]汤爱萍.陪伴式情感护理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599-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