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周津津
[导读] 研究急性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的护理。


周津津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选择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出现术后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医护人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头痛、呕吐、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同时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且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临床上为急性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出现躁动的诱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护理策略,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意外坠落、交通事故、砸压伤等,具有病情重、易变及并发症多等显著特点,患者往往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偏瘫或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发展,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脑内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有研究指出,脑外伤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躁动情况,但是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观察尤为重要,切实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有效的护理,探究其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的目标选择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男性人数为3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2例,患者均发生躁动反应,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7岁,年龄最小的为23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7.65±3.23)岁,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其他重大疾病的可能性。
1.2研究方法
    躁动原因分析:
   引起躁动的因素一:很多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力求完美,而这种心态就是导致自己害怕患病,一旦进入这种思维模式中就开始整天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够痊愈,情绪绷得太紧就导致躁动的出现。
   引起躁动的因素二:就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其通常存在较大的疼痛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创伤性,导致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强烈,从而容易导致躁动问题的发生。
   引起躁动的因素三: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损伤部位为大脑,而人体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害,加之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工作时,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躁动。
   引起躁动的因素四:大多数人都认为躁动的发生是源自于患者的内心和一些生活、疾病压力,加之躯体上的疼痛,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躁动。



   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保持病房清洁,室温18-22度、湿度50%-60%,每日空气消毒1小时。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干净,做到八勤。协助患者改变体位时要避免产生摩擦,使用柔软的翻身枕。防止皮肤的二次损伤。要有醒目的高危压疮标识,并准确及时记录皮肤情况,及时观察并予评价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做好大小便排泄护理。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该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对其心理状态加以全面评估,主动与患者沟通切实掌握其实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各种合理需求同时引导相关家属积极参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信心,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在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未出现头痛、呕吐、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同时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且,患者中,对护理表示满意的有12人,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有40人,对护理表示不满意的有2人,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30%,护理满意度较高。
3讨论
    脑外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主要指外力因素造成患者脑部损伤,具有病情重且发病急等显著特点,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极易导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永久性功能障碍,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本次研究所取的成果,对脑外伤患者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预后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缓解不良情绪,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与心理状态全面评估,以病情实际情况为基点营造舒适病房环境,合理调节温度与湿度,定期开窗通风。同时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脑外伤疾病认知,将以往手术成功案例加以详细介绍,主动与其沟通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树立疾病康复信心,耐心倾听其提出问题,尽量满足患者各种合理需求,提高依从性。其次,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加以密切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处理。从而患者躁动情况,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上为急性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出现躁动的诱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护理策略,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景,沈钺.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2011,19(05):262-263.
[2]骆秀梅. 颅脑损伤术后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84+87.
[3]王阳洋.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镇静镇痛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周宏玉,尹瑞娟,王小焕,张婷.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6,16(02):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