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王雷 葛大勇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

        王雷 葛大勇
        延吉市朝阳小学校   1330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重视并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如何细抓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日常规范  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班级管理只能通过德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工作融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班主任对孩子们加强日常常规教育和训练,要以《小学生守则》为行为准则,教育孩子们要时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利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是训练学生正确读书方法:读书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课堂上读书时,时时关注孩子是否做到了。然后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同学们只要做作业,教师一边巡视书写格式,一边不停地提醒和纠正不良的姿势。其次是训练学生起来发言时,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而且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对各方面做的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做的不好的进行耐心指导。然后是训练孩子们对人要有礼貌;讲文明;说普通话;尊敬长辈;团结同学;相互谦让,不说脏话,不要乱扔果皮,爱护公物,爱护市政设施,爱护环境等行为规范,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二、对孩子们多鼓励少批评  
        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干任何事情之前,每个人都希望听到一些鼓励的话语,经常听到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如果孩子稍有进步,就给以鼓励,孩子们则会更加努力,下次会争取更好的成绩,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我们当班主任的更应该及时鼓励,表扬他们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或许,我们的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好的转机,成绩好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则会更加优秀。孩子难免会有做错事的时候,犯了错误应该受到批评。在批评时,要用淘沙取金的办法,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先肯定表扬其优点,诚恳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火焰。自尊心是进取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秋瑾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自尊心臂百万金币还要珍贵,它有难以估计的奇功神效。

如:学生考试成绩没考好,不要严厉地批评和指责,不要向家长抱怨孩子的不足,而要当着家长的面鼓励和赞美,他在这次知识基础上掌握的比上次进步的多了,书写也写的十分漂亮、工整,但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老师的鼓励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好的转机,会更加优秀。
三、用爱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育的现实生活中看,教师对孩子们怀有赤诚之心,孩子们经过亲身观察和体验,真正看出了老师对自己真诚的爱护,就会敞开心扉,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
        作为德班主任,面对后进生,怎样把学生们带好呢?是批评不离口,压服学生,还是坚持表扬,以情和爱唤醒他们,促其转变呢?实践证明,后者是行之有效的。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法宝。教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爱更是“灵丹妙药”。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用真诚的爱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班主任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今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宠爱以致于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要采用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更要在实践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激励策略,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例如:开展积分比赛,让学生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卫生或者其他事情,每完成一项并且得到家人认可就能获得一分,以一周为期限积分最高的学生予以适当奖励,若没有积分或者只有几分则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  
五、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既然是在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那么自然不能忽略了班会的举办,班会是一个班级每周进行总结和评价的环节,若在班会中加入德育教育,或者适当的加入一些激励策略,让学生从主题班会中学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例如:根据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设计班会主题,如就扶不扶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之后再进行总结发言,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也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小学班级管理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激发学生努力意识的同时,达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雪华主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J). 福建教育出版社.
[2]柳斌总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J).长城出版社.
[3]李桂益.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法[J].甘肃农业.2010(03)
[4]闫守轩.小学班级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30)16-17.
[5]蹇朝俊.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