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浓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古城镇新淝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在这个夯实基础的时期,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表达能力不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难度比较大。因此,以往教学经验中的教学策略很难见到成效。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们需要立足于学生需求,掌握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本文趣味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地论述与分析,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分析探究
引言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将趣味教学法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将严谨、单一、枯燥的课堂变得非常地生动有趣。小学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打下文化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初级教育活动应将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教育的环节中应尽量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热情,面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加得心应手。
一、趣味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趣味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启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趣味教学法要求教师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创造乐趣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指数,因此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之中。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由于还有考试存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并不能马上退出教育体系,但是随着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了更多的要求,那么应试教育也会逐渐地消失在教育活动中,这需要一个过程。趣味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强调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趣味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趣味性
从字面上来看,趣味性就是这个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一科目有了兴趣,才会想方法去了解与其有关的任何事物。因此就需要选择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
(二)实用性
实用性的含义就是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满足于社会发展要求,其实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学到实用性的知识和技巧。但是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活动初期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是实用性的体现。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使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法,通过模拟各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放松的状态进行学习,并能感知到生活当中的数学。例如,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办“模拟超市”。将一些超市物品的名字或图片做成卡片用做商品。学生分别扮演超市营业员与顾客。营业员先将自己的“商品”进行定价,顾客拿着有限的资金去购买商品,在情境模拟时会衍生出很多的数学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所选情境是贴近生活的,鼓励学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场景,可以帮助父母去解决现实问题。
(二)使用教学道具
小学生对于事物都充满好奇,一些色彩明艳,样式繁多的教学道具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样的教学道具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使用可拆卸的模型。首先让学生观察模型整体,再进行模型的等份拆分,在这个节点就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在讲解时利用模型教具也会方便学生理解分数的知识。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
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通过板书、课本等进行教学活动。课堂十分地枯燥,学生也对学习没有兴致,上课会溜号甚至是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会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播放一些《小羊肖恩》动画片段,在观看前对学生提出要求,一定要时刻注意视频中的小羊个数。观看完毕后写出正确的加减法式子。让学生通过喜欢的动画来进行数学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四)数学游戏
学习的过程不如游戏时那样的紧张刺激、乐趣横生,学生自然更乐于将时间放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上。教师就需要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一些小游戏带入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利用种类繁多且趣味性较高、能够吸引学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学习数学课程。例如,小学生要练习口算,可以给学生进行编号,教师将编号写在纸条上进行抽签,抽到对应号的学生必须要快速准确地回答一个口算问题。反应不够快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惩罚,让学生快速思考,锻炼口算能力。
(五)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去准备课堂内容,教师作为学生在底下听课。教师需要将整节课划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以此上讲台进行知识讲解,或者针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与教师不同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分享一些身边有趣的小故事。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上讲台,体会作为教师的感受,学生也可以理解教师,师生感情也会逐渐升温。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受益颇多。
四、结束语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在培养学生的活动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使其不断地探索与进步。学生只有全身心的热爱数学,在面对难题时就不会觉得它是困难,而是挑战,更有动力去探索数学的魅力。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还会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理科学习夯实基础。所以,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天琼. 浅谈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魏晓姗.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0):146.
[3]王淑玲. 趣味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2015(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