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杨慧珍
[导读] 在小学数学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杨慧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小学 34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有的学生不能快速理解和学会知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融合数字知识和学习技能,运用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思维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判断力,根据知识运用思维提出观点,强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对数学教学成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小学的数学教育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重要环节应当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开展。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有利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拓宽之后,有助于学生搜索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在这些信息中找到有利线索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一旦具有发散性思维后,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发散思维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方式来解决该数学问题。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只有拥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才会不断进取。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索与钻研,当好奇心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时,便会拥有丰富的思维想象,从而有助于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之间所形成的角的度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定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自己测量所形成的角的度数之后,让教师猜他们测量的结果,这样学生便会好奇为什么教师会准确说出他们测量的结果,这样就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方法的好奇心,从而掌握“每两个小时之间的度数是30度”的结论。
三、丰富课堂内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国传统教育会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学生害怕犯错误,在面对问题时,就会表现的不敢发言或慎于发言,如果自己的答案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便有“自己一定是错的”的想法。

因此教学时不要规定答案,没有了束缚,学生就能用平时学到的知识,展开思维想象,回答的内容会多彩多样,体现数学课堂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思维为点进行有效的提问,拓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并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比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位公主和几个侍从因战败流落到了一个新的部落,公主请求部落酋长给她一块土地收留他们,酋长指着一块羊皮说:你可以到海边那里,我可以划给你这块羊皮的土地,可是羊皮太小了,公主发起了愁,这么多的人如何安置呢?公主会想到办法吗?怎样才能用羊皮划出大的土地面积呢?哪种方法能让公主得到最大面积的土地呀?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纷纷举手发言,这时,我再给出羊皮条的长度,让学生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通过讨论计算得出利用海岸线围成半圆的面积最大,学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四、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比较强烈,但受学习经验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在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实际特点的了解,设置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身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
五、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时,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解,而是理解求解的方法以及其内在的原理,而对于这种原理的进一步理解,需要在解答完问题之后,反过来再根据解答的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推到原问题。借助于逆向思维的持续训练,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教学。跟随新课标改革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将原来学生的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答疑问,从而最终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勇刚.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才智,2020(09):120.
[2]陈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450-451.
[3]李风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