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白羊田中学 414317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思想引导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设计,尤其是在针对计算模块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在具体的思想和授课活动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有效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实现学生计算思维强化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参与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实现优秀学习品质的有效建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的深化落实,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优化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具体的计算定理和基础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性的提高。
一、夯实概念定理知识基础
在组织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础概念和定理层面出发进行规范教育[1]。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基础,并自主规范自身在计算学习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比如说,在就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就小数的基础概念,以及运算过程中小数点对齐的定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渗透和讲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其扎实掌握基础内容,并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建设,也能够避免学生因为对基础知识出现理解歧义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等不良风险发生。
二、设置趣味计算游戏活动
在核心素养的正确引导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游戏化思想观念的贯彻,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兴趣意识,实现计算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在提高学生计算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在计算领域的综合水平。比如说,在组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趣味的计算游戏,通过组织计算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计算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计算能力的养成。
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如21×30;40×30等,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个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完成相关的计算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散自身的计算思维,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对计算模块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以积极的心理参与到计算学习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整体学习动力。
三、自主探究总结计算规律
以核心素养组织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上提高重视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组织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相关的数学规律,分享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在互动分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实践水平。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具体的探究任务[2]。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具体的学习要务。比如说,在针对“分数的加减法的”这部分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就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所具有的数学特征和规律分别进行探索,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就通分、约分等基础数学知识定理进行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计算规律,夯实学生的计算技能基础。
四、专题训练强调纠错反思
在组织计算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强调专题训练活动规范性组织[3]。通过专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具体计算规律和方法加以掌握。同时在组织学生在参与专题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根据自身在计算训练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就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笔记,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和总结习惯,不断积累和探讨比较科学有效的计算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参与到分数除法计算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计算中未能将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直接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资源总结,或者将学生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呈现到课堂上,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在学习态度和具体的行为上进行合理规范。
结论:依前所述,在小学阶段组织数学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实现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核心素养这一思想的深化落实。在计算教学组织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基础知识概念进行优化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注重趣味游戏、自主探究以及专题训练等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计算内容和方法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俊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33-34.
[2]刘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12):78-79.
[3]钱雯.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8.